隋唐英雄传之李逍遥 第二十三章回程


小说:隋唐英雄传之李逍遥  作者:元庆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隋唐英雄传之李逍遥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6398.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古北口外数里的一片山林中,王伯当、杜文忠以及秦琼的十二飞鹰带了百余士兵动作迅速地挖石掘土。忽听一名士兵惊喜叫道:“找到了!”王伯当和杜文忠大喜,急令加紧挖掘。不多时,一块切割整齐、四四方方的巨大青石板出现在众人眼底。
王伯当由衷地赞叹道:“当年那位罗允刚老公爷实是深谋远虑,竟在修建在古北口城关之前便已考虑到如此险要的关隘万一失陷后如何夺回,事先秘密建造了一条直通城楼的藏军*道在此。可笑那伍亮还自以为得计,却不知他所做的一切都在罗老侯爷的算计之中!”
杜文忠已命人寻了几根原木当作撬杠,大家一起动手将数千斤的青石板撬开,一股令人晕眩的腥风冲天而起,露出下面一个丈许见方的黑黝黝洞口。
********************
双臂较力将红海的尸体挑起摔向半空后,“惊夜枪”望空一招,秦琼终是压制不住地张嘴喷出一小口鲜血。这是为求速战速决而必须付出的代价。所谓“借力打力”自是不错,但终究还要看本体的承受能力。红海的一对狼牙钉锤重逾三百斤,下落之势何止万钧?若是放开手脚缠斗,秦琼自是有把握在百合之内将其格杀且保证自身不伤分毫。如今未待良机便强行借力,他的内腑却已微受伤损。
“杀!”早得秦琼嘱托的罗成见到信号,一声号令率众掩杀而来。此次罗成带来的虽只有五百余人,却尽是从幽州数十万常年戍边的大军中千挑万选出来作为罗艺亲兵的精锐悍卒,其战力绝不容小觑。大家见前方秦琼只一合便将突厥有数的猛将红海挑落马下,无不精神大振。得了小侯爷将令,一声呐喊,纵开战马,五百黑甲黑马的战士汇成一道势不可当的黑色洪流冲向因主将身亡而呆若木鸡的敌军。
从魏晋时期直至如今的隋朝,中原地区一直以“甲骑具装”(即人马都披铠甲的重骑兵)为军队的主力。但是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尤其是在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的实践中,甲骑具装的一些重大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主要便是机动性太差。一件完整的铁具装甲,其重可达百斤,一些特制的重铠甚至达到两百斤。沉重的具装铠甲带来了超强防护力的同时,却也严重增加了战马的负担,使其难以*久战斗,至使只有高大健壮而又稳重的马匹才能充当甲骑具装的坐骑,而且即便是这样的高头大马也只能以小跑、慢跑冲锋,大大减弱了其机动性。《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作为进攻型的兵种,机动性是骑兵作战的基本特点,失去了快速机动能力,就等于改变了这一兵种的性质,不宜于穿插、迂回,难以体现其出奇制胜的优势。在与突厥的几次大战中,大隋的装备精良却行动缓慢的重骑兵吃尽了机动灵活的突厥轻骑的苦头,以至于在与与突厥作战时“每虑胡骑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舆鹿角为方阵,骑在其内。”号称军中主力的重骑兵竟需要与步兵配合作战,方能与突厥的轻骑兵抗衡。在屡遭挫折后,大隋一些头脑灵活的将领逐渐转变观念,重视机动的思想代替了重视防护的思想。而其中常年驻守北疆、与突厥人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一代名将罗艺对此认识更为深刻,并在很久以前便已付诸实践,几经周折训练出了一支为数三千的轻骑,均是人着甲胄而马不披甲,因甲胄与战马均选黑色且来去迅捷如风,故号称“黑燕骑”。
此次罗艺派来的这五百骑便是“黑燕骑”之一部,每名战士都配备了马槊、腰刀、弓箭等远近武器。这些战士都是从北地的汉人牧民中选拔出来,他们自幼时便生活在马背上,骑马射箭于他们而言便如吃饭喝水一般,比起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亦绝不逊色半分。再辅以我中土远胜外族的天然优势:制作精良的坚甲利兵、传承悠久的战阵搏杀之术、已成体系的行军用兵之道。其战力之强,实已超出装备简陋、战斗全凭“野路子”突厥轻骑数筹。近年来,罗艺将黑燕轻骑放到边境与扰边的突厥人多次交锋,历经多番磨砺后,如今的黑燕轻骑即使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也绝不会落入过下风。在大草原上,“幽州黑燕骑,一汉当六胡”的说法已渐渐传开。
“举弓!”当战马冲刺到距敌人三百步左右时,罗成银枪朝天一举,高声号令。
紧随其后冲锋的五百轻骑闻令后双手竟抛开马缰,动作迅速地从鞍侧飞鱼袋取出角弓羽箭认扣搭弦,他们仅凭*腿控制着战马,上身*得笔直,手上蓄力张弓如抱满月,寒光烁烁的箭簇指向前方的敌人。
“奔射!竟然是奔射!”前方正回头等待与大队会合的秦琼几乎咬掉自己的*头,他虽已看出这一队黑燕轻骑的精锐。
“射!”随着罗成的一声令下,五百支羽箭飞蝗般射向因骤失主将又遭突袭而阵脚大乱的突厥人。经过将近六年的训练,黑燕轻骑已熟练掌握了这奔射绝技,五百枝羽箭竟极少虚发,对面的突厥人立时倒下三百有余。
战马急速*刺,三百步的距离转瞬即至,三轮箭雨过后,与罗成等回合后的秦琼已率先杀到突厥人的阵前,不过此时突厥人也在三轮箭雨中已减员三成左右。
“杀!”秦琼、罗成齐声虎吼,双枪并举各自将拦在面前的一个敌人挑飞至半空。
“杀!”史大奈、秦用分别挥舞*棒与降魔杵,将面前的敌人砸落马下。
“杀!”五百黑燕轻骑齐声暴喝,取在手中的马槊端平,完全无视情急拼命的突厥人凶狠劈刺而来的刀矛,凝聚全身力量向面前敌人刺出一记简捷凌厉的突刺。
********************
“快走!速速退入古北口!”伍亮见势不妙,惶然下令,带着蒋英及一众亲兵向城关仓皇逃窜,将犹在与秦琼等人死战的突厥人扔在身后。
奔到城下,却见古北口的关门不知何时又已关闭,伍亮气急败坏,大声喝道:“赵天明,速开关门放本公进去!”
“哈哈哈……”只听城楼之上一阵大笑,“抱歉了,安国公!恐怕这古北口你却不能进了!”
伍亮大惊抬头,却见城头为首伫立两人,一个是死对头罗艺的义子兼爱将杜义杜文忠,另一个则是在比武时战败“小后裔”陈平的王伯当。
“你们……”伍亮瞠目结舌,任他浇尽脑汁也想不通这两人如何会站到了古北口的城关之上。
杜文忠狰然一笑,挥手掷下二物落在伍亮马前:“公爷一路远来此地,杜义无以为礼,权将此二物奉上,请公爷验收!”
伍亮低头看去,不由得魂飞魄散,却见地上滚动的竟是两颗人头,等脸孔向上露出时一眼认出那赫然正是古北口守将赵天明以及自己派来与突厥和赵天明。
次月,靖边侯罗艺使八百里加急将一纸奏章送入朝中。奏章中声称:朝*派往罗艺麾下担任正副先锋的定国公伍魁、安国公伍亮兄弟二人教子无方,伍魁独子伍安福平日里*行街头、多有不法之举。某日,伍安福仗势欺压商户时,为罗艺属下旗牌官秦琼阻止,两人一言不和以至动手,伍安福因不慎而失手自伤性命。事后,伍氏兄弟非但不思己教养不力之过,反趁三月十五大校之日撩拨秦琼比武,意图公报私仇。孰料害人不成反害己身,伍魁因战马受惊而丧生蹄下。那伍亮变本加厉,竟丧心病狂地欲引突厥兵助己复仇,并串通旧部赵天明将边关重地古北口出卖于突厥人。幸有旗牌官秦琼及时觉察伍亮阴谋,禀明罗艺后率五百精兵一路追击。一日之间,阵斩突厥大将红海在先,以少胜多全歼突厥三千精骑与后,又施巧计复夺古北口,擒杀叛逆伍亮与赵天明。在最后,罗艺言道因事关重大,自己不敢擅专,故奏请朝*处置。
奏章到日,杨坚在朝堂之上将其当众宣读,致使朝堂一片哗然。
以杨素、宇文述为首的一批朝臣义愤填膺,奏称罗艺本就是前齐旧臣,一向桀骜不逊,自恃兵力雄厚独霸一方,大有与朝廷分庭抗礼之势。伍氏兄弟兄弟之死,分明是罗艺因不满朝廷掣肘而进行的排除异己的阴谋。因此,朝*应派大臣严厉撤查此事,若能借此抓住罗艺把柄,则正是朝*全面掌控幽州的有利契机。至于那个什么秦琼,区区一个未入流的小小旗牌,竟敢擅杀朝*大员,自须严词勒令罗艺将其处死了事。
高颎、贺若弼、苏威等大臣却以为不管前因为何,伍亮倒卖国家城关、引外敌*侵总是不可抹杀的事实。若因此事而责难罗艺,恐怕反是朝*授人以柄。如今国家太平,武备已见松弛,而罗艺那数十万边兵却被北方胡族磨砺成了百战精锐,一旦迫之太甚,逼虎跳墙,朝*纵有胜算却也要将这几年好不容易蓄积的国力元气耗尽。因此此事虽不可就此放过,却只能徐徐图之。
这两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杨坚一时难做决断,只得宣布退朝。
紫渊宫内,烛影沉沉。一群内侍宫女得了皇帝吩咐,远远地躲到了殿外。偌大的宫室中只剩下杨坚孤零零的一人,很有些孤家寡人的味道。他盯着放置在*案上的奏章,颇有心力交瘁之感。他如今也已年过花甲,美髯尽白,昔日魁伟的相貌已现*钟之态。他在几年前就开始感觉到自己不但精神体力逐渐衰退,甚至气魄胆力亦远不复当年拓疆立国时的破难除险、一无所惧。便如现在,尽管坐拥天下之力,但面对一个割据幽州的罗艺,他竟生出一种瞻前顾后的踟躇之感。
“‘初生牛犊不畏虎,长出犄角反怕狼。’这句俗谚却当真有理。唉,朕真得老了!”杨坚反复斟酌,仍是难以决断,不由喟然长叹。
“哈哈!陛下为何忽生此感慨?”苍老的声音从殿外传来,一个须眉皆白、精神矍铄的朝服老者竟未经内侍通传而自行入殿。
“你这老家伙,自己的族侄都被人宰了,却任由别人吵翻天,而你这当事者只顾冷眼旁观、一言不发,着实可恶!”杨坚既未见发怒也不见惊奇,只有些无奈的苦笑道。顺手又将案上奏章递了过去,“整件事的前后到底是怎样一个情形,相信你已经有了更详细的消息,现在总可以说给朕听了吧?”
来者正是伍氏兄弟的族叔、当朝宰相伍建章,因有开国救驾的卓著功勋,爵封忠孝双王。伍建章与杨坚相识极早,两人既是君臣,更是挚友,在私底下一向是言笑无忌。他接过奏章,却看也未看,随手又扔在*案之上:“昨晚老臣派往幽州给那两个不成器的侄儿做管家的伍喜已先于罗艺这封奏章到达京师,他已将事件前后详细陈述了……”
“如何?”杨坚急切问道。
伍建章亦是苦笑摇头:“罗艺这封奏章却是没有半句谎言。”
“那伍魁、伍亮对朕一向忠诚,怎会做出这等蠢事?”杨坚勃然变色。
伍建章双目微现冷色,沉声道:“陛下说得不错,老臣这两个侄子忠诚自是不假,但实是愚蠢到了极点,所以才会被人算计得家破人亡、身败名裂!”
“你是说……”杨坚脸上写满不敢置信的震惊。
伍建章叹道:“伍魁、伍亮落入的可说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局,但这亦正是此局最大的破绽。难道陛下您不觉得整件事中发生的巧合太多,几可说环环相扣,便如有心人设计的结果吗?”
“那罗艺竟敢如此欺心!”杨坚拍案大怒,“朕自问待他不薄,不但赐他高官显爵,更应许他的约法三章,允他永镇幽州几如割据自立。如今他竟变本加厉,设如此阴毒诡计排除异己,却将朝*威严置于何地?朕便即刻下旨,大兴王师讨之!”
“陛下少安毋躁。”伍建章摆手止住暴怒的杨坚,“此刻却是不可兴兵,高颎、贺若弼他们说的却是正理,以朝*如今的实力,平灭罗艺当可办到,却必须倾举国之力不可。方今天下刚刚承平十余年,人人厌战思定,若贸然兴兵,势必使民心不稳。且战后必会使国力大损,那东突厥可汗启民与高丽王高元都是狼崽子,虽表面臣服我朝,实则无时无刻不在*觎我大隋的锦绣河山,只待我们稍稍露出弱点便会扑上来撕咬。在外患未得彻底解决之前,国内实不宜再动干戈。”
“难道此事就这样罢了?”杨坚虽亦认同伍建章所言,却总觉极不甘心。
“当然不能!”伍建章斩钉截铁道,“眼下我们固无法掘其根本,却可先断其羽翼。陛下是否注意到在这件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秦琼?”
“正是。”伍建章道,“那罗艺的计谋虽然周密阴狠,但若无秦琼这等高手实施亦难成功。伍安福那不成器的小子不去说他,但伍魁的一身艺业却是老臣一手调教出来,放眼天下亦是第一等的人物,能败他杀他之人或许不会少,但能将他如此玩弄于股掌之间,不着痕迹取他性命,可知秦琼的武艺胜他绝不止数筹。再从他后来阵挑突厥猛将红海,五百破三千大败突厥,日未移影复夺古北口,可见此人是一员难得的良将。罗艺得其相助,实如猛虎添翼。”
“你的意思是……”杨坚做了一个挥掌下劈的手势。
“如此人才,杀了岂不可惜?,更何况是大隋第一将威武大军将李靖的义弟,李将军上书,将义弟调回齐州”伍建章摇头,“伍喜曾说起秦琼之所以搅入此事,起因却是伍安福那不成器的小子。秦琼本是商人出身,那名满天下的‘四海聚’便是他义兄李靖一手创建。伍安福因*涎那‘四海聚’幽州分院的暴利,竟勾结当地黑道势力‘黑虎帮’欲行吞并。
“妙计!”杨坚眼前一亮,鼓掌道。转念一想,又有些犹豫,“但伍氏兄弟毕竟是你族人,这……”
伍建章慨然道:“此事说来是伍魁他们理屈在先,况且又是为国取贤,只要秦琼他识得大体愿意弃暗投明效忠朝*,老臣便将这私仇揭过又有何妨?”
********************
次日,杨坚当朝颁下圣旨,首先言道伍氏兄弟及伍安福既各有取死之道,便不再追究任何人责任。因念及伍氏一门有大功于国,也不再追究伍亮叛逆之罪,只令罗艺派人将他们三人尸首及家眷送回京师便是。又道靖边侯罗艺对此事处置得当,又指挥有方,收复国家关隘,特下旨褒扬。旨意最后却提到罗艺麾下旗牌官秦琼智勇兼备,于复夺古北口一役中功勋卓著,现查明其本为齐州人氏,故特旨嘉奖,准许回乡任职,拨入齐州副总管李靖帐下听用。除授越骑校尉,秩正六品,掌鹰扬府轻骑。并言明旨到之日即可还乡就职,不得延误。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隋唐英雄传之李逍遥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6398.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