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唐朝好地主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47975.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马周虽然年青,但那笔字却非常老道w wくw .81zw.com按张的要求,他费了三天的功夫,静心闭关,终于写出了一本满意的书稿
张拿到的书稿,是九行十八字格式一页写九竖行,每行标准是十八字,一页标准一百六十二字
这样的版面比较清晰、爽洁,疏朗悦目
“辛苦宾王了,这版就写的非常漂亮”张满意的点头马周终于松了口气,实际上这份书稿,已经是他写的第三版了
第一版,他用的是南北朝以来帝王将相最喜欢的飞白书法,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飞白运用的好,有的笔画似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艇急驰水面,确实好
他辛苦的写了书稿,结果张拿到就否决了
飞白确实是种非常不错的书法形式,但却完全不适用于雕刻那丝丝露白的表现形式,根本无法让匠人雕刻到板上表现出来,如果雕不出这种丝丝露白,那飞白也就剩不下什么了
张把马周的飞白书稿收了起来,准备拿回家收藏,然后毫不客气的让马周继续再写,这次他指明要求用行楷
楷书起于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从简省汉隶的过程中逐渐转变过来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定型
不过张要求马周用行楷,行楷的用笔更灵活,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
行楷不比正楷呆正,比较飘逸好看,用于雕板印刷,印刷出来的书页字体当然会好看的多虽然正楷雕刻起来应当更简单,但张还是觉得应当试试行楷
马周只能按着张的要求,回去又认真的把三字经和张氏家规,用行楷写了一份书稿谁知道稿子交上去,张连连夸赞行楷写的好,结果最后却还是摇头说不行
张提出应当加上标点符号
早在春秋时,当时的人就会在句子间加上短线、双短线来做标点,表示重文到了隋唐之时,除了之前的单、双短横外,还有拐角符号,三角符号,圆点符号,方块符号等出现,用法也各异甚至也有顿号、句号,意思和后世一样
只不过,这些标点符号并不普及
马周写的辛辛苦苦,但没有用上标点符号他认为不需要,但张觉得有标点更好,不会有歧义而且标点可以帮助断句,而符号,却还有其它的用处就好比一个句子后面加上句号和问号,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比如说,读了三年大学,和读了三年《大学》,意思也不一样
当然,这时的人也会有一些文字来做为断句,比如之乎者也就有这种作用,另外有的直接在句尾加‘句’或‘读’来断句
张觉得既然一直以来古人也都有使用标点符号,这就充分说明标点符号是有需求的
马周看了张的标点符号后,觉得这套标点符号挺不错的,很完整虽然心里很不高兴第二版稿子又白写了,但在认真的跟张学会了标点符写的使用之后,马回去写第三版本的时候,终于把那些标点都添上了,甚至他在正式下笔前还请张先检校了一遍,得到张确认之后他才开始正式书写
都说好事多磨
马周三易其稿,终于交出了让张十分满意的书稿
“为什么非要把书稿用这种薄而透的白纸书写”
长松了一口气的马周问出了心中的疑问,这种白纸是张特别指定的,马周还曾表示过反对,因为这种纸太薄太透,并不太好书写
张对着马周微微一笑
“宾王,你将见证一项奇迹”
说完这句话,张就带着马周来到了村边坡上的一处木屋
这是临时搭建的一处木屋,柯八爷和郑木匠两人早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木板准备好了吗”
“按三郎的吩咐,我们准备了不少木板,好几种料子的”
张兴奋的点头,他又要改变历史进程了雕版印刷术将在他的手里提前出现,起码也得提早几十年
书稿有了,雕板匠人也有了,现在就要开始正式制作雕板了
没有让更多的人参与,因为张想暂时保存这个秘密张挑看了下两人老木匠准备的木板,然后指出要适合雕刻的板子
“这几样都很适合雕刻,不知三郎准备雕什么花”
“不雕花,我要雕字”
柯八爷和郑木匠都不识字,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雕字他们不识字,却能把字当成花一样的雕
张拿出了马周写的三字经书稿,拿起一块木板,告诉了两位老木匠,让他们把稿子反贴在木板上
“把字刻下来”
郑木匠捏着下巴问,这样的事情他以前干过,挺容易的,把纸上的字迹部份凿掉就好,跟刻碑其实是一样的
“不不不,正好相反,不能凿掉字,而是要把字留下来,把其余部份都凿掉”
“阳文”
“没错”
字凸起为阳文,凹进为阴文
马周来的一路上,一直在想着张要拿着他的稿子去干嘛看到两个木匠的时候,他心里有了点怀疑
此时听张说要刻阳文,他很惊讶
“三郎,拓印得用阴文”他提醒道
张手里拿着块木板,一脸的笑意,“我这不是拓印之术,而是雕板印刷术印出来的不再是黑底白字,而是白底黑字”
马周很聪明,他一下子听明白了张那话的意思
虽然听起来好像只是把版字从阴文改成阳文,但这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一想到自己费了无数辛苦才写成的这篇稿子,可能变成雕板,并最终变成印刷的书本时,马周激动了
他呼吸都急促了起来,虽然他只是写了稿,书是张三郎著作的,可也与有荣焉啊
郑木匠和柯八爷没有想到那么多,也意识不到他们在做的事情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只是一个匠人,两人得了张的要求,便挑了板子,开始干起活来
两人手艺很好,虽不识字,但却能把马周那行云流水般的行楷,分毫不差的雕刻下来字迹周边的空白部份一点点被除去,一个个的行楷被留了下来,成为凸起板上的阳文
两个老木匠先前就得到了张交给他们的一个秘密任务,让他们准备一批木板,得要适合雕刻
柯木匠和郑木匠这些天就一直在做这个准备
他们选用了材质硬度适中、纹理细滑的梨花,还准备了材质较为坚硬、质地紧细的枣木,还有杜梨花、黄杨木、银杏木、白杨木等数种木材
然后经过了锯板、浸沤,干燥和平板数道工序后,才得到了一块块光滑的木板在这样加工好的木板上雕刻文字,事半功倍
他们沉浸其中,动作熟练,专注无比
“三郎,这法子真的能行”马周带着激动语气问
张看着两位木匠的手艺,堪称雕刻大师啊他们把马周的那笔好看的行楷真的完整的雕刻了下来
“你看,现在版也成了,唯一剩下的就是墨的问题了”
印刷的墨肯定不能用普通书写的墨水的,印刷的墨得用油墨,墨品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普通的书写墨水达不到要求
“那我们用什么墨”马周问
“得用特制的松烟墨”
墨多是用松烟制成,齐民要术里就有记载制墨的工艺以松烟为制墨原料,是从三国开始的,但那时还没形成产业,只是写字人自己制用最简单的制墨法就是用细且清纯的烟灰,经捣杵及筛滤,除去杂质,调质而成
到了隋唐之时,制墨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竞争还很激烈,松烟制墨技术也更加完善
要制一块墨,其实很复杂
先得将一颗古松流去胶香,然后砍伐据说松香有一毛未净尽,那这松烟造出的墨就张有滓结不解之病
因此选中松树后,还得先在树根打孔,用灯慢慢烤,让树中的松脂全都流净
然后把松木斩成尽寸,放入一个用竹篾编成形似船篷的封闭半圆形竹篷中,留小孔出烟,设置砖砌的烟道烧数天之后,等冷了进去扫刮松烟
得到了松烟之后,还要用胶搅拌调和,然后制胚晾干最后还有经过加添款识包装,然后才成为一块成品
“我们要的墨不需要那种加胶后千锤百杵后制成的墨锭”
宋人印刷时用的墨,是直接将烟室开端的粗烟子研细,然后加以胶料和酒制成膏状后,放在缸内存放三冬四夏,存放越久,墨质也越好
久贮的墨膏,临用时加水充分混合后,用马尾制成筛子过滤再使用
这样的墨才是印刷用的墨,一般的墨锭加水磨成的墨汁印刷,则会很容易化开,使字迹模糊
不过这种方法还是太耗时间,张可没时间花几年时间来制墨但现在也没有现成的印刷墨,张还是打算自己制印刷墨
“我已经找了好几家商号,通过他们向不少制墨坊收购了一批粗烟子”粗烟子品质较差,制出的墨也是最便宜的张收购粗烟子,给的价钱挺公道,那些墨坊倒也高兴有人收购(未完待续)小提示:电脑访问进qiuxiaoshuo.com 手机登陆wap.qiuxiaoshuo.com
张拿到的书稿,是九行十八字格式一页写九竖行,每行标准是十八字,一页标准一百六十二字
这样的版面比较清晰、爽洁,疏朗悦目
“辛苦宾王了,这版就写的非常漂亮”张满意的点头马周终于松了口气,实际上这份书稿,已经是他写的第三版了
第一版,他用的是南北朝以来帝王将相最喜欢的飞白书法,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飞白运用的好,有的笔画似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艇急驰水面,确实好
他辛苦的写了书稿,结果张拿到就否决了
飞白确实是种非常不错的书法形式,但却完全不适用于雕刻那丝丝露白的表现形式,根本无法让匠人雕刻到板上表现出来,如果雕不出这种丝丝露白,那飞白也就剩不下什么了
张把马周的飞白书稿收了起来,准备拿回家收藏,然后毫不客气的让马周继续再写,这次他指明要求用行楷
楷书起于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从简省汉隶的过程中逐渐转变过来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定型
不过张要求马周用行楷,行楷的用笔更灵活,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
行楷不比正楷呆正,比较飘逸好看,用于雕板印刷,印刷出来的书页字体当然会好看的多虽然正楷雕刻起来应当更简单,但张还是觉得应当试试行楷
马周只能按着张的要求,回去又认真的把三字经和张氏家规,用行楷写了一份书稿谁知道稿子交上去,张连连夸赞行楷写的好,结果最后却还是摇头说不行
张提出应当加上标点符号
早在春秋时,当时的人就会在句子间加上短线、双短线来做标点,表示重文到了隋唐之时,除了之前的单、双短横外,还有拐角符号,三角符号,圆点符号,方块符号等出现,用法也各异甚至也有顿号、句号,意思和后世一样
只不过,这些标点符号并不普及
马周写的辛辛苦苦,但没有用上标点符号他认为不需要,但张觉得有标点更好,不会有歧义而且标点可以帮助断句,而符号,却还有其它的用处就好比一个句子后面加上句号和问号,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比如说,读了三年大学,和读了三年《大学》,意思也不一样
当然,这时的人也会有一些文字来做为断句,比如之乎者也就有这种作用,另外有的直接在句尾加‘句’或‘读’来断句
张觉得既然一直以来古人也都有使用标点符号,这就充分说明标点符号是有需求的
马周看了张的标点符号后,觉得这套标点符号挺不错的,很完整虽然心里很不高兴第二版稿子又白写了,但在认真的跟张学会了标点符写的使用之后,马回去写第三版本的时候,终于把那些标点都添上了,甚至他在正式下笔前还请张先检校了一遍,得到张确认之后他才开始正式书写
都说好事多磨
马周三易其稿,终于交出了让张十分满意的书稿
“为什么非要把书稿用这种薄而透的白纸书写”
长松了一口气的马周问出了心中的疑问,这种白纸是张特别指定的,马周还曾表示过反对,因为这种纸太薄太透,并不太好书写
张对着马周微微一笑
“宾王,你将见证一项奇迹”
说完这句话,张就带着马周来到了村边坡上的一处木屋
这是临时搭建的一处木屋,柯八爷和郑木匠两人早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木板准备好了吗”
“按三郎的吩咐,我们准备了不少木板,好几种料子的”
张兴奋的点头,他又要改变历史进程了雕版印刷术将在他的手里提前出现,起码也得提早几十年
书稿有了,雕板匠人也有了,现在就要开始正式制作雕板了
没有让更多的人参与,因为张想暂时保存这个秘密张挑看了下两人老木匠准备的木板,然后指出要适合雕刻的板子
“这几样都很适合雕刻,不知三郎准备雕什么花”
“不雕花,我要雕字”
柯八爷和郑木匠都不识字,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雕字他们不识字,却能把字当成花一样的雕
张拿出了马周写的三字经书稿,拿起一块木板,告诉了两位老木匠,让他们把稿子反贴在木板上
“把字刻下来”
郑木匠捏着下巴问,这样的事情他以前干过,挺容易的,把纸上的字迹部份凿掉就好,跟刻碑其实是一样的
“不不不,正好相反,不能凿掉字,而是要把字留下来,把其余部份都凿掉”
“阳文”
“没错”
字凸起为阳文,凹进为阴文
马周来的一路上,一直在想着张要拿着他的稿子去干嘛看到两个木匠的时候,他心里有了点怀疑
此时听张说要刻阳文,他很惊讶
“三郎,拓印得用阴文”他提醒道
张手里拿着块木板,一脸的笑意,“我这不是拓印之术,而是雕板印刷术印出来的不再是黑底白字,而是白底黑字”
马周很聪明,他一下子听明白了张那话的意思
虽然听起来好像只是把版字从阴文改成阳文,但这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一想到自己费了无数辛苦才写成的这篇稿子,可能变成雕板,并最终变成印刷的书本时,马周激动了
他呼吸都急促了起来,虽然他只是写了稿,书是张三郎著作的,可也与有荣焉啊
郑木匠和柯八爷没有想到那么多,也意识不到他们在做的事情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只是一个匠人,两人得了张的要求,便挑了板子,开始干起活来
两人手艺很好,虽不识字,但却能把马周那行云流水般的行楷,分毫不差的雕刻下来字迹周边的空白部份一点点被除去,一个个的行楷被留了下来,成为凸起板上的阳文
两个老木匠先前就得到了张交给他们的一个秘密任务,让他们准备一批木板,得要适合雕刻
柯木匠和郑木匠这些天就一直在做这个准备
他们选用了材质硬度适中、纹理细滑的梨花,还准备了材质较为坚硬、质地紧细的枣木,还有杜梨花、黄杨木、银杏木、白杨木等数种木材
然后经过了锯板、浸沤,干燥和平板数道工序后,才得到了一块块光滑的木板在这样加工好的木板上雕刻文字,事半功倍
他们沉浸其中,动作熟练,专注无比
“三郎,这法子真的能行”马周带着激动语气问
张看着两位木匠的手艺,堪称雕刻大师啊他们把马周的那笔好看的行楷真的完整的雕刻了下来
“你看,现在版也成了,唯一剩下的就是墨的问题了”
印刷的墨肯定不能用普通书写的墨水的,印刷的墨得用油墨,墨品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普通的书写墨水达不到要求
“那我们用什么墨”马周问
“得用特制的松烟墨”
墨多是用松烟制成,齐民要术里就有记载制墨的工艺以松烟为制墨原料,是从三国开始的,但那时还没形成产业,只是写字人自己制用最简单的制墨法就是用细且清纯的烟灰,经捣杵及筛滤,除去杂质,调质而成
到了隋唐之时,制墨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竞争还很激烈,松烟制墨技术也更加完善
要制一块墨,其实很复杂
先得将一颗古松流去胶香,然后砍伐据说松香有一毛未净尽,那这松烟造出的墨就张有滓结不解之病
因此选中松树后,还得先在树根打孔,用灯慢慢烤,让树中的松脂全都流净
然后把松木斩成尽寸,放入一个用竹篾编成形似船篷的封闭半圆形竹篷中,留小孔出烟,设置砖砌的烟道烧数天之后,等冷了进去扫刮松烟
得到了松烟之后,还要用胶搅拌调和,然后制胚晾干最后还有经过加添款识包装,然后才成为一块成品
“我们要的墨不需要那种加胶后千锤百杵后制成的墨锭”
宋人印刷时用的墨,是直接将烟室开端的粗烟子研细,然后加以胶料和酒制成膏状后,放在缸内存放三冬四夏,存放越久,墨质也越好
久贮的墨膏,临用时加水充分混合后,用马尾制成筛子过滤再使用
这样的墨才是印刷用的墨,一般的墨锭加水磨成的墨汁印刷,则会很容易化开,使字迹模糊
不过这种方法还是太耗时间,张可没时间花几年时间来制墨但现在也没有现成的印刷墨,张还是打算自己制印刷墨
“我已经找了好几家商号,通过他们向不少制墨坊收购了一批粗烟子”粗烟子品质较差,制出的墨也是最便宜的张收购粗烟子,给的价钱挺公道,那些墨坊倒也高兴有人收购(未完待续)小提示:电脑访问进qiuxiaoshuo.com 手机登陆wap.qiuxiaoshuo.com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47975.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