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习珍旧事


小说:家师诸葛亮  作者:锋端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家师诸葛亮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39606.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面对众人不解的目光,姜阳打开堪舆图,在建始的位置点了一点。
  “此地,往北二百五十里,可直达鱼腹;往东六百里,可抵达涿乡;往南三百里,可直接进入武陵郡;往西一百里,有一高山草甸,可养马万匹。都可修三丈宽的官道。”
  顿了顿,勾起了所有人的胃口,姜阳又打开城池设计图,继续道:“此地建城,需两万余人......”
  “我军缺粮得很,确实需要派两万兵马回去就食。”
  “我也觉得,我那夷道城,还有五六千俘虏,现在城池早就修建完了,让他们也回鱼腹吧。”
  “......”
  在场的都是宿将,谁都明白这一座城池的重要性。
  不说别的,当初火烧连营的时候,如果有这么一座城池,大家一定二话不说就朝这边跑。
  哪里会因为朱然堵住涿乡,就束手无策。
  就连马良,也在权衡半天之后,果断地点点头。
  大家一番商议,最后决定,夷陵和夷道城各留兵一万,枝江和秭归各留两千水师,其余的两万多兵马和五六千的俘虏,全部派往建始去修城。
  吴班还提议,从荆南三郡,各抽调一万民夫去修城,被刘备、马良严词拒绝。
  “这下,我们只有两万兵马,来曹贼和吴狗会放心干一架了吧。”傅肜大笑着说道。
  姜阳笑笑,没有说话。
  他心里清楚,如果刘备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生病,那曹贼和吴狗怎么都打不起来,三国目前控制的区域,会僵持很长时间,直到大家粮草不济退兵。
  两国要打,只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刘备病重,大汉军心浮动。
  姜阳之所以坚持不在荆南驻军,就是在为可能到来的这一天做准备。
  做完这个决定,屋内众人开始正式讨论荆南三郡的治理问题。
  马良作为一直操持这一工作的人,首先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荆南三郡虽地处偏远,但世家大族、五溪蛮彼此纠葛,民情复杂。治理之策,当以稳定民心为首。臣以为,可选拔当地贤能之士,参与郡县治理,使其心悦诚服,方能长治久安。”
  刘备点点头。
  马良首先便提到了著名的荆州八大家族:山阳刘氏、山阳王氏、琅琊诸葛氏、荆州本土的蔡氏、蒯氏、黄氏、庞氏和习氏,把他们的势力范围作了大概介绍,重点提及了哪些家族更亲近大汉。
  提到习家,马良站在议事堂中,讲述起习珍、习宏的往事。
  “昔年,孙权突然撕毁盟约,向荆州发动袭击,关将军身死。
  零陵之地,习珍、习宏二将,乃我大汉之忠烈。
  习珍坚守零陵北部,与东吴大军对峙,誓死捍卫大汉疆土,习宏作为习珍之弟,亦是智勇双全,两人共同谋划,多次击退敌军。
  其假意投降孙权,暗中联络樊伷等将领,率领零陵郡下设七个县的士兵奋起反抗,成功保住零陵郡。
  孙权派叛将潘濬率兵攻打,习珍只好带数百人登山据守。
  叛将潘濬亲自来到山下,习珍答道:‘我必为汉鬼,不为吴臣,不可逼也。’
  坚持一月有余,粮尽箭绝,拔剑自刎,以死报国。
  陛下,如此忠心大汉之家族,不可不重用!”
  马良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习氏兄弟的敬仰与惋惜,众人仿佛看到了当年那激烈的战场,以及习珍拔剑自刎的悲壮场面。
  这时,赵云挺身而出,他沉声道:“吾视沙粒如仇敌,眼中岂容得半点瑕疵!潘濬背主求荣,投降东吴,此等行径,岂容他逍遥法外?当立即诛杀潘濬,驱赶其家族,以儆效尤!”
  赵云无法接受潘濬的家族在荆州继续存活。
  然而,刘备与马良等人却纷纷表示反对。
  刘备沉声道:“子龙,你的心情朕能理解,但眼下荆州初定,人心不稳。若此时清算潘濬,恐引发更大的动荡。当以大局为重,待时机成熟,再作他议。”
  马良亦附和道:“赵将军所言虽有理,但驱逐之事,需慎重考虑。习氏兄弟之旧事,固当铭记,但潘濬之事,亦需从长计议。吾等当以国家安定为重,不可因小失大。”
  赵云重重叹气一声,不再说话。
  黄权见马良明里暗里为荆州世家争取利益,便也站了出来:“陛下,此次东征,蜀中各世家豪强出力颇多,若不能妥善处理,恐生变故。末将认为,应给予蜀中豪强一定利益,使其安心,共同维护地方安宁。”
  吴班也点头称是。
  刘备听后陷入沉思,他知道黄权所言非虚,但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确实是个难题。
  议事堂内,众人议论纷纷,看似在讨论如何治理荆南,实则都是在争取利益。
  姜阳坐在那里,并不参与,忍不住在心中感慨:“世家大族,真是无处不在。”
  他通过后世的知识和小书童的记忆,深知世家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力。
  这些世家大族,世代传承,势力盘根错节,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回想起小书童的记忆中,那些关于世家争斗、兴衰的故事。
  有的世家因为得势而一时风光无限,有的则因为失势而迅速衰败。
  但无论如何,世家大族都像是那屹立不倒的巨树,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之中。
  如今,刘备等人正在讨论如何治理荆南,他们的话语中,无不透露出对世家的重视与忌惮。
  安抚世家、团结世家、利用世家,这些词语在姜阳耳中回响,他仿佛看到了世家那庞大而复杂的势力网络。
  姜阳对治理一郡之地并没有经验,小书童也只是跟着诸葛亮见过,所以他明智地不开口。
  不料,刘备见姜阳不说话,主动问他的见解。
  姜阳想起老师之前在信里说的话,便站起来:“陛下,末将认为,治理地方还需注重民生。末将建议,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修建学塾、传授文字,让百姓安居乐业。”
  姜阳的话一出,厅内诸将稍稍安静了一下,不过很快,他们就不再理会姜阳,继续为一城一地一职讨价还价。
  姜阳觉得无趣,便起身走出门去。
  不一会儿,赵云也悄然走了出来。
  “贤侄,看起来,你不太喜欢这种场面。”
  姜阳点点头。
  赵云拍了拍姜阳的肩膀:“贤侄,有句话,不知道讲不当讲。”
  “请将军教我。”
  “我是一介武夫,可以率性而为,不喜欢,就可以不去理会。
  你不一样,作为丞相的弟子,哪怕你再不喜欢,也得去接受,去习惯,去学习。”
  姜阳深吸一口气:“谢将军,那就从抢官职开始吧。”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家师诸葛亮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39606.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