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9【杀人放火受招安】


小说:大宋泼皮  作者:很废很小白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大宋泼皮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31807.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傍晚。
  真泉寺的一间厢房内,充斥着大口咀嚼食物的声音。
  马三狗等人从头到尾就没说过话,一直闷着头在啃肉。
  刘勇几人也是如此,甚至吃香比泼皮还不如。
  没办法,太香了!
  以前只吃过白水煮肉的他们,哪里尝过卤肉的滋味。
  而且别看刘勇平日里领着一队弓手,吆五喝六的很威风,其实都头只是县衙里最底层的那一批小吏,地位仅仅比衙役稍高一丢丢。
  至于他手下的弓手,连小吏都算不上,属于义务工,从各个村里挑选出的壮丁,没有一文钱俸禄,官府只负责一日两餐稀粥。
  所以刘勇的日子也不好过,难得能吃顿肉。
  北宋小吏的俸禄很低,月俸七百文钱,外加半斤羊肉。
  真宗年间,曾有一个小吏在驿站墙壁上写下一首诗:“三班奉职实堪悲,卑贱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钱何日富,半斤羊肉几时肥。”
  太祖太宗时期还好,那会儿铜钱的购买力很强,七百文钱外加半斤羊肉完全可以养活一家五口人。
  但是到了如今,七百文钱只够买4斗大米,至于那半斤羊肉,早就没了。
  最关键的是,官府发的不是实禄。
  层层克扣下来,等到刘勇手上的时候,能有三百文钱就已经能烧高香了。
  若不是平日里仗着身份,搞些灰色收入,刘勇一家人早饿死了。
  那罐米酒没人动,反倒是便宜了韩桢。
  米酒酸甜可口,可能是酿造工艺的原因,导致口感有些涩。
  一口酒一口肉,好不惬意。
  “呼!”
  刘勇扔下手中的骨头,长舒一口气:“今日吃了这顿肉,俺这辈子就不算白活了。”
  他其实还想吃,但奈何肚子实在装不下了,感觉都已经顶到了嗓子眼。
  整整两大锅卤肉,愣是被十几个人吃的七七八八。
  见木盆里还有不少卤肉,韩桢招呼道:“哥几个带些回去给家里人也尝尝。”
  “韩二仗义!”
  几名衙役翘起大拇。
  趁着他们拿肉时,刘勇凑过来,低声道:“听三狗说,你今日打了王员外?”
  “嗯!”
  韩桢应道。
  刘勇正色道:“王员外与徐主簿关系不一般,两个女儿皆被他送给徐主簿当了小妾,甚得徐主簿欢心。这几日你当心些,俺估摸着王员外可能会寻你麻烦。”
  韩桢点点头:“我知道。”
  “你心里有数就行,俺走了。”
  刘勇说罢,随手从木盆里拿起一块卤肉,领着衙役走了。
  等到刘勇几人走后,韩桢拿出藏在厢房里的两箩筐铜钱:“哥几个,把钱平分了吧!”
  本以为这帮泼皮听到分钱会兴奋,谁曾想几人却纷纷摇头。
  马三狗正色道:“韩二哥,这些钱俺不要。若是没有你,我们今日怕是连肉都吃不上。”
  “是啊!”
  “这钱俺们不能要。”
  谷菘几人也跟着附和。
  他们虽是泼皮,但为人处事却极有原则,否则也不会跟韩桢混到一起。
  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
  见他们坚持,韩桢也就不提分钱的事了,而是一人给了一贯钱,让他们自个买酒吃。
  这次马三狗几人没拒绝,喜滋滋地收下了钱。
  ……
  吃饱喝足,韩桢回到自己厢房躺下。
  他不是做事不过脑子的人,今日动手时,就已经预想过会遭到报复。
  不过他并不在乎,大不了杀官造反……
  等等!
  杀官造反……
  忽然,韩桢双眼一亮,想到了一个获得官身的好法子。
  占山为王,然后静等朝廷招安。
  听上去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放在北宋就很合理了。
  老赵家得国不正,靠着欺负柴家孤儿寡母当了皇帝。所以赵老大当了皇帝后,担心这样的事情重演,便想出了一招杯酒释兵权。
  而招安这个法子,便是脱胎于杯酒释兵权,又吸取了前朝的经验。
  千万别小看招安,认为这是北宋朝廷软弱的表现,实际上招安法蕴含着大智慧。
  从古至今,但凡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没有农民会选择起义。
  而招安,则给了这些起义的农民活下去的希望。
  你们也别老想着打打杀杀了,首领给安排个官做,剩下的人给你们分几亩田地,不愿意种田也可以在城里安排一份工作。
  当官啊!
  光宗耀祖,萌荫后人。
  哪个农民不心动?
  就算你不心动,想着老子就要造反,但你能保证手下人不心动?
  保不准手下就把你杀了,转头自己接受招安。
  起义军的底层农民一看,有田种有活儿干,那还拼什么命。
  首领当了官,完成阶级跃升,手下人也有了活路,而朝廷不费一兵一卒平息了一场起义,皆大欢喜。
  并且,招安法不指针对农民起义军,还针对官员。
  纵观历史,农民起义能发展壮大,离不开地方官的知情不报。
  北宋则不会出现治下之所发生起义暴乱,官员为了仕途选择瞒而不报的情况。
  因为招安成功,对官员来说也是一项政绩,并且还能趁机捞钱。
  安置被招安的起义农民需要钱,所以北宋官员往往会夸大其次,故意把起义军往大了说,以此好向朝廷多要些安置费。
  宣和二年宋江起义之初,手下只有三十六名流寇,结果当地知州在上报朝廷时,却硬说是千人……
  现在,还看不起招安吗?
  北宋年间爆发了两百多起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却没一个能成气候,就是因为招安法。
  唯一有些能耐的方腊,也被西军迅速扑灭。
  当然,招安也并非没有坏处。
  杀人放火受招安,不少人抱着这个心思煽动农民起义。
  以至于民间流传着一句戏言:“要高官,受招安;欲得富,须胡做。”
  北宋167年的历史中,光是农民起义就爆发了238起,平均每年1.4次。
  要说这其中没有招安的影响,鬼都不信。
  古时的阶级跃升难如登天,像韩桢这样的泼皮身份想混个官身,也就只有招安这一条捷径。
  难不成指望他去科举?
  得了吧。
  后世语文都才勉强及格,让他去背四书五经,这TM不是难为我胖虎吗?
  至于从军,先不提宋朝武人地位低下,就现在军队这副德行,还不如当泼皮呢。
  韩桢不是官迷,他只想尽量活的好一些。
  可在这个时代,没个官身就注定处处受压迫。
  沉思良久,韩桢决定干了!
  当然,占山为王这种事不能急,得好好筹划筹划。
  不是说三五个人随便占一座山,官府就会来招安,真要是这样,官府理都不会理。
  起码你得搞出点声势,比如攻打县城。
  等到吸引了官府的注意之后,还得扛住一到两次官兵的围剿。
  完成以上步骤,才有可能触发隐藏任务,招安。
  另外,招安也是有档次之分的。
  声势越浩大,手下人越多,官府招安时开出的条件就越好。
  最后,还得做好两手打算,招安了固然最好,万一官府不招安怎么办?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大宋泼皮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31807.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