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6【首相自污】


小说:北宋穿越指南  作者:王梓钧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北宋穿越指南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30551.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一辆驴车停在张家侧门,二十来岁的青年去投名刺。
  门子颇为警惕,因为拜访首相的人太多了,张根早就下达死命令,不准接待乱七八糟的客人。
  “原来是范家八郎君!”
  门子看清名刺,态度立即热情:“快快进来喝茶。”
  这位范家八郎名叫范浚,他爷爷范锷去世时,是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长社郡公。
  他爹范筠如今还活着,在旧宋覆灭之时,已经是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少保、资政殿大学士、长社郡开国男。
  他还有九个亲兄弟,其中七个已考上进士。
  他的三哥范渭,迎娶了张根第五女,也即太子妃张锦屏的五姐。
  他的五哥范浩,迎娶吴点第四女,而吴点是李纲的老师,李纲又是张根的女婿。
  这些,只是联姻关系的冰山一角。
  范浚在客厅等待片刻,张根的幼子张焄,快步赶来接待:“贤弟何时进京的,怎不提前知会一声?”
  “今日进京,”范浚起身作揖,“拜见兄长。”
  二人叙旧几句,张焄问道:“以贤弟之才学,若是科举必定高中,恐怕还能跻身一甲。为何不参加新朝科举呢?”
  范浚说道:“我没有考过举人,按制不可参加礼部试。”
  张焄说道:“今年浙江那边管得宽松,好些没考举人的,也来东京中了进士。”
  范浚说道:“君子慎独。上可欺天,下可欺地,唯独无法欺心。”
  “贤弟果然是真君子。”张焄感慨道。
  范家十兄弟,范浚最具才名,偏偏不愿参加科举。
  范浚说道:“愚弟此次进京,却是来求学的。听闻东京有全套,还有诸多大儒编修经典。”
  “这些书籍,家中全都有,贤弟且去书房。”张焄笑道。
  二人结伴前往书房,范浚拿到,立即打开书卷阅读起来。
  张焄知道此君是什么性子,摇头苦笑默默离开。
  历史上的范浚,开浙东学派之先声。朱熹两次拜访求教而不得,只能誊抄其著作回家自学,并引用书中思想写入。
  就在范浚认真看书时,张根终于下班回来。
  “父亲,范家八郎来了,正在书房里看书。”张焄说道。
  张根点头说:“他自小是个书虫,便由他去吧,吃饭之前莫要打扰。”
  张焄问道:“听说阁臣增至七人?”
  “唉!”
  张根一声叹息:“阁臣有几人无所谓,但那个投票制度,却是限制了首相的封驳之权。官家这次恼怒了。”
  张焄好奇道:“还在四川之时,局势那般困难,官家与父亲都能君臣相得。为何进京创立了新朝,反而还……”
  张根说道:“官家和太子,行事都过于激进。便拿确立大明德运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不知官家为何非要将其废除。”
  张根确实想不明白,他积极推动确立德运,目的是为了巩固朱家江山啊。
  现在却因此惹怒皇帝,搞得里外不是人。
  “会不会……”张焄猜测道,“会不会是官家猜忌我张家了?否则范伯父德高望重,怎到现在连个侍郎都不是?”
  “不要乱讲!”张根训斥道。
  这里的范伯父,就是范浚的父亲范筠,旧宋的资政殿大学士。
  朱国祥登基之后,身为首相张根的儿女亲家,范筠居然只是被任命为知府。直至李宝攻占福建,范筠才被任命为福建右布政使。
  右布政,二把手。
  以范筠现在的年龄,几乎没有做尚书的可能,就更别谈入阁为宰辅了。
  这个任命,似乎非常合理,又似乎在防备张根。
  张根因此非常警惕,故意压制儿子。
  长子张焘是探花郎出身,本来被朱铭任命为知府,张根却以资历不足为由,硬生生让儿子先去做知县。
  次子连县令都没捞着,目前正在地方上收酒税。
  三子、四子、五子,更是没有官身,也暂时不参加科举。
  儿子可以故意打压,但张根不好打压自己的姻亲啊。
  他的岳父黄覆,以前做过宰相。
  黄覆本来不愿掺和党争,但做地方官时,认为刚刚实行新法,不应该朝令夕改,于是支持王安石在当地的变法。后来又发现新法当中的问题,上疏请求纠正市易法,结果遭到变法派打压。
  一来一回,把新旧两党全得罪了。
  旧党上台,因为黄覆跟新党中人私交很好,于是再度遭到打压。
  黄覆在徽宗朝初期获得重用,但很快就病死了,其子孙受到王黼排挤。论才论德,都该重用,张根没理由压着自己的小舅子们。
  还有那些女婿,以及亲家的儿子们。
  只范筠的十个儿子,就已经出了七个进士,接下来还可能继续考中一两个。
  岳父的家人亲戚,就有一堆当官的。
  儿女亲家又是一堆当官。
  这些人,又有自己的门生故吏、亲朋好友。
  再加上张根提拔的官员,不知不觉之间,张根在朝堂和地方,已经构建出一个巨大的文官派系。
  虽然只是隐形的,甚至都不一定听张根的话,但已足够让皇帝和太子忌惮。
  蔡京、王黼这些权臣殷鉴不远,如今朱国祥又调整内阁,张根心里难免感到担忧。
  毕竟,他要面对的是两个开国之君!
  ……
  从南边来了一条船,船上全是招安的福建农民军领袖。
  除了范积中、范汝为叔侄,还有刘时举、廖公昭、余胜、张万全、张毅、叶铁等人。
  去年冬天,半个福建都炸了!
  福建多山,百姓穷困。
  本来农民就遭寺庙、士绅剥削,宋徽宗又在那里横征暴敛,把许多自耕农和小地主都逼得破产。
  李宝杀去,迅速引爆火药桶。
  就连驻扎在闽北的浙江兵,都被农民起义军杀败。
  而且福建的起义军,比浙江起义军更“凶残”。他们不但杀官造反,还不约而同的对士绅、寺庙开刀,说白了就是杀地主分田产。
  李宝提兵北上,由于战斗力太强,仅收复一座县城,范氏叔侄就跑去山里打游击。
  这样的义军,林林总总二十余万,大大小小有十多股。
  全靠武力清剿太麻烦,只能进行招安,实在不听话的只能打。
  “范兄弟,我总感觉不踏实啊。”叶铁望着东京城墙。
  范汝为说:“来都来了,还能把咱们全杀了不成?”
  廖公昭说:“若是要杀,在福建就没命了,不会把咱们招来京城。”
  刘时举道:“留在福建反而更危险,你我杀了多少士绅?那些余孽肯定要报复。”
  “也对。”范汝为点头道。
  范积中心里颇有些期待,作为福建最大的反贼头子,他其实最开始只想安稳度日。
  可惜他家的地卖光了,只能转行贩私盐。
  宋徽宗在杭州重新登基,加紧了对东南的盘剥,同时还在整顿各种弊病。比如打击私盐,就抓得很严,走私生意越来越难做。
  侄子范汝为多次怂恿造反,范积中一直举棋不定。
  于是,范汝为指使手下谋杀官差,把范积中给逼得不得不反。
  即便到了这种时候,范积中依旧想着被诏安,因此严格约束起义军的行为。但随着义军数量变多,情况很快失去控制,将士们见到士绅就杀,看到那些庙宇就拆。
  范积中、范汝为叔侄俩,不敢违背义军的集体意志,干脆顺势而为喊出均田口号。
  他们心里非常害怕,李宝剿抚并用,前后花了半年时间,才把他们给彻底招安。
  范积中以前是小地主,他没有太大追求,能做一县主簿就已满足。
  叶铁却踌铸满志,他是福建农民军第一猛将,同样是破产小地主兼私盐贩子。他想做将军,凭一身武艺尽展抱负!
  这些人被带到东京城北,集体安置在军营旁边。
  得知他们抵京,福建籍的在京官员,以及正在观政的福建进士,纷纷上疏请求严惩凶手。
  他们杀的士绅太多了,即便已经被诏安,也不能轻易饶恕,更不能随随便便给官做。
  面对群情汹涌,张根突然上疏一封。
  朱国祥仔细把张根的奏疏读完,玩味笑道:“我这个亲家,居然也玩自污那套。”
  张根的奏疏写得很正大光明,新朝初立,四面皆敌,不可擅杀招安之贼,也不可言而无信损伤朝廷信誉。这些反贼头子,既然接受招安,就该予以妥善安排。
  这封奏疏,把福建籍官员和进士得罪一大半!
  就连江西、浙江官员,都隐隐对张根不满。
  特别是闽北官员,族人多被杀害,连带着把张根也恨上了。
  一身疲惫回到家中,张焄急躁道:“父亲为何给那些贼寇说情?”
  张根瞪了儿子一眼:“既然已经招安,哪能出尔反尔?治国之道,持正而已。你可以回老家备考了,三年之后若考不上进士,看我到时候怎么收拾你!”
  张焄问道:“父亲不是不让孩儿科举吗?怎又突然能考了?”
  “此一时,彼一时,伱今后就会知道。”张根懒得解释那么许多。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30551.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