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伯劳飞燕


小说:解连环  作者:满碧乔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解连环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29424.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三十日前,洛阳。
  神都虽富丽堂皇,总会有些太阳照不到的角落,北市附近的糠城便是这样一个所在,道路泥泞,瓦舍破败,空气里弥漫着隐隐的酸浆气味,纵与北市不过一墙之隔,却像是两个世界。
  是日傍晚,细雨如丝,一腰佩长剑身着胡服之人压低帽檐,踩着水洼,走入糠城一条窄巷,行至一座民宅前,她谨慎地四处环顾,确认无人后,方推门走了进去。
  屋内虽然简朴,但基本的生活器具一应俱全。卧榻之上,一老妪仰面朝天躺着,半睁着浑浊的双眼,嘴巴微微张着,发出沉重的呼吸,应是睡着了。
  听到木门吱呀的动静,那老妪蓦然转醒,她挣扎两下,却起不来身,亦抬不起头,甚至连眼睛也无法转动一下,只用细弱游丝的声音颤颤巍巍道:“雪儿,是你吗?”
  “是我,来给老母带粥饭了。”那人应道,摘下胡帽,抖了抖上面的雨丝,正是临淄王府舞姬公孙雪。为了掩人耳目,她未施粉黛,却依旧难掩清丽,边回话边从随身的行囊里取出一个食盒,打开后,里面冒出鱼羹粥的香气。
  “雪儿,近来……可还有人难为你吗?”老妪的双目混沌,却还是能看出透着满满的担心,“若是……有人……你不必……”
  “我没事,”公孙雪将老妪扶起,倚在自己身上,边喂粥饭边道,“老母只消养好身体,我与道玄皆大了,能看顾好自己,你不必记挂……”
  几滴泪顺着枯黄的面颊徐徐落下,老妪艰难哽咽道:“当年若非为了救我,你便不会加入那个‘无常会’,脱会后又被人买凶追杀。如今你虽以入了王府,还是少出门……”
  老妪未说罢,便止不住地咳呛几声。公孙雪见老妪仍在为自己担心,心中唏嘘不已。
  “那年冬日雪天,我被生身父母遗弃,若非有老母将我从三清祖师像下面的雪窝子里扒出来,我早已冻死了。”公孙雪看似语气十分平淡,实则泪意难掩,“老母教我舞剑,教我音律,还教我习字读书,你的恩义,我便是死也无以为报。当初加入无常会,诚是因为老母病重,急需银钱,但更多则是因为受了蒙骗,以为所杀之人皆是十恶不赦之辈……雪儿铸成大错,幸得恩人将我救赎,眼下虽然无常会的人仍不肯放过我,但只要王府内没有奸细,我的行踪他们便无法掌握,唯一忧虑的唯有老母。你不肯随我去王府,就一个人待在此处,可知道我日日有多忧心……”
  “我这把老骨头,已经活得够久了,多活一日,少活一日,又有何妨……只是未见你觅得好人家。你与那临淄王之间,可……”
  公孙雪喂完了粥,复缓缓扶那老妪躺下,悉心地为她擦去口边的粘米:“先前便与老母说过,他当年之所以为我赎身,并非因为男女之情。当初我误杀的人中,有一个乃是他的心腹。他从大理寺处探听得知我的嫌疑,一开始只是想搜集证据,其后得知我的处境,又见我被人蒙蔽,便改用我反制无常会,最终为我赎身,并允诺保我余生安全。殿下于我恩重如山,我亦感恩图报,不求其他,望老母懂我。”
  老妪吃力地点点头,吃个粥的功夫像是耗尽了她所有气力,目光昏昏欲眠,临睡时,口中还喃喃道:“雪儿,老母只盼你寻个好人家,切莫像我一般……”
  公孙雪默默,既未答应,也未反驳,如同哄婴孩一般,轻轻拍着老妪的身子。待老妪睡熟了,她方起身,轻手轻脚地收拾屋子,而后叩响了隔壁的房门。
  隔壁住着和睦的一家三代五口,老妪平素里没少拜托他们照顾,公孙雪致谢之余,又留下了些许银钱,而后方重新戴好胡帽,冒雨踩着积水往积善坊方向走去。
  天色已全然黑透了,眼看就要到宵禁时分,夏末初秋的雨夜透着一股阴冷。公孙雪身手好,步履轻快,眼看便要走出糠城,忽然感觉身后的窄巷中好似有人在跟踪她。
  会是什么人?公孙雪心下暗暗忖度,莫不是无常会的人终究寻到了这里?若是如此,老母的住所只怕已经不再安全,等到解决了眼下之人,便立即回去带她离开。
  公孙雪脚步不停,右手却悄然攀上了剑柄,感到身后之人越来越近,她蓦地拔剑,猛然一团身,剑气如霜,寒光四射,斩破雨丝,直逼那人喉头而去。
  而那人似是料定了她的行动,竟稳准狠地捉住了她持剑的手腕,用巧力向下一扽,便轻易下了她的剑,将整个人拽至了怀中来。
  公孙雪倏地被温暖裹挟,惊讶抬头,对上一双促狭双眼,那人含着笑,挑眉道:“不知本王功夫如何?可入得了这位女侠的眼?”
  公孙雪却似不大痛快,樱桃唇抿得直崩崩的像把戒尺,向李隆基行了个礼,没有接腔。
  李隆基见状,收了调笑的神情,清清嗓子,正色问道:“你养母身子如何?”
  “一日不如一日了,”公孙雪沉沉叹了口气,尽管竭力压制,依旧能听出她嗓音里隐着两分哭腔,“或许哪一日我推开门,老母便再也不会与我说话了……”
  “本王早就说过,让她留在府中便可,总好过你日日茶饭不思,人都熬瘦了。”
  公孙雪望着家的方向,明明被重重门户阻挡,她的视线却绵长依恋,不肯收回:“老母年轻时与我一样,曾为刺客,她的仇家,不比我少。王府上下人多眼杂,她怕连累殿下,觉得还是自己一人隐居于糠城,能有个落脚之处便好……”
  “本王赎身的,是教坊舞姬公孙雪,不是什么无常会的刺客。”李隆基的语气像是在陈述一件不容辩驳的事实,他的瞳仁染上了几分幽夜的深沉,看起来疏离冷峻,“人总要向前看,既已决心洗心革面,与过去划清界限,总想着那些事,于你没有任何裨益,切记。”
  李隆基的恩义,公孙雪如何不知,若换了旁人或许立即感激涕零,但她并未外表,只是淡淡点了点头,叉手又是一礼,转了话头:“殿下漏夜来糠城,可是有何要事?”
  李隆基望着公孙雪,似笑非笑道:“若是旁人,肯定会认定本王是来接她的,为何你不这般觉得?”
  “婢不敢,”公孙雪神色十分沉定,“还请殿下明示。”
  “听说你义弟孙道玄便住在糠城,本王看你来此处,以为你是来见他的……不知他,可有消息?”
  公孙雪垂着深如明湖的双眼,犹豫着,不知是否应将叶法善送孙道玄出洛阳之事告知李隆基,末了,她只是摇了摇头。
  李隆基见她不愿多说,遂指了指巷口,彼处一驾马车与临淄王府的小厮正相侯:“何苦站在这淋雨,先上车罢。”
  公孙雪微微颔首,跟在李隆基身后上了车,待坐定,李隆基终于出口问道:“你可是信不过本王?”
  “婢不敢……大理寺已将洛阳城翻了个底朝天,也未寻得其人,婢又何从知晓他的行踪。”
  李隆基并未深究,只道:“这几日本王便想,最近这些事皆是冲着你义弟来的,实在是太过蹊跷了。若是单一神都苑之事,本王还想劝他去大理寺说个清楚,不必这般逃命,但未过两日那凌空观又烧了……那凶嫌竟神通广大到如此境地,不单能在神都苑做手脚,甚至还把凌空观也给烧了,当真是穷凶极恶,想要置你义弟于死地……眼下他万不可被捉住才是,但单靠躲和逃也不是办法。”
  “殿下可有何妙招吗?”公孙雪困惑于李隆基突然插手此事,却没有过度好奇,只是顺着他的话发问。
  “本王认识一位法探,不输大理寺的一众官员,明日带你去拜访她,或许能有契机。”
  不知从何时起,他们之间就是这样的相处模式,他为她筹谋良多,而她不过应允,连致谢也时常看起来不大走心。公孙雪浅浅颔首称是,未多说一语。
  雨夜湿冷,车厢内却是暖的,马车不知何时行了起来,公孙雪轻轻将帘拢掀开一道缝,让浅浅的风雨入窗,吹淡几分暧昧的气息。李隆基闭目靠在车厢上歇息,公孙雪见时有百姓家微弱的灯光透过车帘映在他年轻英武的面庞上,使得他近在咫尺的容颜看起来有些不真实。但她清楚他就在自己对面,甚至他的神思仍在注意着自己的举动,她抿抿唇,似是想说什么,却最终没有开口,只是望着黛色的天幕,轻轻喃了一句:“雨停了。”
  公孙雪并不知晓,眼下她的义弟孙道玄此时就在洛阳,只不过面目全非,用着薛至柔的身子。但就算暂时不必逃命,他过得亦是毫不轻松,是日一早,他便揉着朦胧睡眼,坐在灵龟阁宽大的木桌前,桌边斜靠着占风杖,案上摆着御牌与一众李淳风的古籍,对面唐之婉插着腰,一副剑拔弩张之态。
  孙道玄虽面无表情,心底却在抓狂,耸着头听着唐之婉的指责:“我说你!昨日那剑斫锋找你看个符纸,你为何说是恶鬼画符?还扯出一大堆民间鬼故事,你是生怕旁人看不出你是冒牌货吗?”
  “我不认得,你让我如何说?我就不信那薛至柔就什么都懂!”孙道玄理不直而气壮,发红的耳朵却暴露了他的真实内心,“那你说!我该如何是好……”
  唐之婉不应声,只是重重地将一本书扣在他面前。孙道玄满脸不屑,却还是从善如流地捡起了书读了起来。但也不过三四眼,他便开始觉得脑胀头昏,忍不住长吁短叹了起来。
  并非不认识字,可李淳风的书却如天书一般看不懂,孙道玄费力地念着其上内容:“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去千步……”
  唐之婉看了一眼书名,无奈道:“《海岛算经》大抵对你做法没什么用处,还是先看《乙巳占》罢。”说罢,换了本书递给孙道玄。
  孙道玄瞪大双眼,努力地辨认着上面的字,可总觉得上面的字像是小人跳舞一样,又费劲巴力地念道:“凡候风者,必于高迥平原,立五丈长竿,竿首作盘,盘上作木乌三足,风来乌转,回首向之,乌口衔花,花旋则占之……”
  “哎呀,你怎么这么呆,还要整个背下来不成?找一段齐齐整整,佶屈聱牙,别人听不懂什么意思的段落,拿来当咒语一念,不就可以装神弄鬼去了?”
  “即便咒语解决了,那作法的步骤呢?都要准备什么物什?选何种香?画什么符?你既然这么聪明,又与薛至柔交好亲厚,怎的一问三不知?”
  唐之婉涨红了脸,嗔道:“要暴露的人究竟是你还是我?我好心好意给你提建议,你爱听不听,说到底,若是被怀疑捉去审问,倒霉的还是你!”
  孙道玄冷哼一声,用着薛至柔的声线,听起来倒是有些像娇嗔,说出来的话却仍十分犀利:“我到当真是奇了怪,为何那剑斫锋三天两头来找我,让我去给他认什么符文?我可是旁敲侧击问了大理寺旁的官员,就算是叶天师没有入牢之前,也不曾这么频繁地帮大理寺干活的……”
  唐之婉杏眼圆瞪,一副又惊又怕的模样,颤声道:“我就知道!定是你已经暴露了身份,那厮借着寻你去看什么符文,已在暗中查你!”
  “我看未必吧?”孙道玄阴阳怪气地回道,“且不说他一个所谓断案神童出身的大理寺正,就算是寻常普通人,难道一下子就能想到魂魄互换这样的离奇事?就算想到了,他又要如何证明我就是孙道玄?更何况我先前与这具身子的主人几乎毫无交集。依我看,那剑斫锋之所以时常找来,恐怕是大理寺的猎犬不中用,打算直接将你征用了罢?不然如何解释他次次都要唤你一道前去?”
  唐之婉如何听不出孙道玄在暗骂她,气得浑身发抖,还未想出反驳之语,身后的大门蓦地被推开,惊得她差点原地跳起来。
  来人竟是临淄王李隆基,他身后还立着一位身着翠霞裙裳的绝色佳人,见唐之婉被自己吓到,他含笑致歉:“敲门半晌,无人应声,本王听你们好似在吵架,顾不上应门,便自作主张推门进来了。”
  看到李隆基身后的公孙雪,孙道玄亦起了身,眼神中带着惊讶:“怎的是你……”
  公孙雪今日乃是跟着李隆基来拜见所谓的“神探”,本以为应是个沉勇老成的中年汉子,不想竟是个描眉画眼的毛丫头,惊讶之余只觉有些想笑,根本无从得知眼前陌生的俏丽少女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义弟孙道玄。如今又见对方好似与自己相识,颇有些疑惑道:“婢乃是初次见瑶池奉……”
  见孙道玄差点穿帮,唐之婉忙讪笑着打圆场:“啊,此乃瑶池奉之独门绝技,能于梦中提前预见来访之人,姐姐莫怪,莫怪……”
  孙道玄咳嗽一声,以掩饰自己的尴尬,随后学着薛至柔的语气一般,对李隆基和公孙雪介绍道:“这位是唐二娘子,兵部唐尚书的嫡孙女,灵龟阁后面的丹华轩便是她开的……”
  “幸会。唐尚书的嫡孙女喜好自制胭脂,本王有所耳闻。本王府上女眷亦爱脂香,不知可否请唐二娘子推荐推荐?”
  闻听临淄王想买她家的胭脂,唐之婉喜出望外,只恨不能抱着他亲两口:“承蒙殿下看得入眼,定当竭力推荐!”
  李隆基颔首一笑,偏头低声问公孙雪:“你可也要选几样?”
  公孙雪叉手算是谢过,神色却看不出一丝欢喜:“婢乃粗鄙之人,不需用此物,殿下只需送与几位夫人便是了。”
  李隆基不置可否,顿了顿,复对孙道玄道:“话说回来,本王此番前来,还是为着神都苑的案子……”
  “神都苑的案子?”孙道玄喃喃一句,突然想起唐之婉此前曾说薛至柔早已介入查案,忙改口道,“抱歉,案子我自然知晓,只是不知殿下前来有何见教?”
  虽然感觉今日“薛至柔”的反应有些奇怪,好在李隆基的关注点并不在此:“本王一直觉得很奇怪,画师孙道玄似乎并无立场去害本王与嗣直。但一想到凶徒另有旁人,搞不好还等着伺机陷害,本王身为人父便不得不防。不知至柔对此可有何想法?”
  “殿下为何相信孙道玄不是嫌犯?”
  不知为何,孙道玄虽语调平平,唐之婉却听出了几丝别样的意味,似是带着几丝试探与嗔怪,尤其是用着薛至柔的身子说出这话,简直像是在斥责李隆基负心一般,实在奇怪。
  李隆基似乎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哽了一瞬方回道:“此事说来话长,但与北冥鱼之案关系不大。这洛阳城中人,或是懂道,或是惜才,不希望孙道玄死的人也不止本王一个。昨日本王去找圣人问安,本想谏言,未料安乐也在,一直缠着圣人,求他赦免孙道玄。”
  唐之婉听了这话,憋笑瞥了孙道玄一眼。孙道玄则面无表情,只等李隆基的后话。
  李隆基继续说道:“本王知晓,此事若是换了旁人,有这查案的本事,再有几分名望,必然会想办法面圣,不论是否确信孙道玄是凶手,都会罗织一大堆证据,好歹先将自己父亲捞出来再说……但你与薛将军皆很正直,抑或说,在这方面你们父女是有些呆气的,断不会靠冤枉别人来成全自己。事情已过去多日,以你的能耐必然不会毫无斩获,既然你还在追查此案,不就说明此案凶嫌另有其人吗?”
  这一番话倒令孙道玄有些意外,若真如李隆基所说,这女的倒是有几分良知,对方既然仁义,他也不会不识好歹,且不论他与李隆基的恩怨情仇,起码眼下他应当扮演好“瑶池奉”的角色才是。
  孙道玄站起身,故作熟稔地抄起占风杖:“早就想回案发现场查探一番,既然殿下相邀,想必今天便是吉日。”说罢,孙道玄抡圆了占风杖,又霍地将其末端插在地上,但见风来乌转,花首朝向正南,乃是大吉之兆。
  唐之婉尴尬地捂住脸,想不明白这孙道玄为何突然像是吃错药打了鸡血似的激动,把占风杖舞得像个烧火棍,先前薛至柔可不这样。
  公孙雪见眼前这丫头片子起身便走,忍不住开口问道:“瑶池奉既以作法为名,难道不带香炉符纸吗?”
  孙道玄一怔,忙向唐之婉投去求助的目光。唐之婉无奈地翻了个白眼,示意孙道玄随她到后院,拿出一包薛至柔平素里作法用的香炉符纸,边递向他边咬牙低声道:“我一会还要准备帮临淄府上女眷挑选胭脂,可不跟你去了,你莫忘了瑶池奉应有的立场!”
  孙道玄冷脸问道:“敢问瑶池奉应有的立场是什么?”
  “自然是与你本人完全相反的!”唐之婉嘴唇不动,唯有小舌和牙齿在嘴中忙活,“你说话前务必三思,若是胡说八道再惹人生疑,天王老子都救不了你。”
  孙道玄耸耸肩,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实则听进了这一席话,少言寡语地随李隆基一行进了神都苑。
  已有两名小女冠先行到了凝碧池,看样子应是来帮忙的,孙道玄不认识她们,也不知平素里她们是如何与薛至柔相处的,干脆以要通灵寻觅妖邪栖身之所的名义,将她们遣走,自顾自开始调查。
  时隔多日,这是孙道玄自北冥鱼案发后,第一次走进神都苑。他养父母家境不好,幼年时他便跟着禹州一名老仵作勘验尸体,靠给横死之人与凶嫌画像挣几分银钱,这也是他先前能一眼看出那泡烂的尸身并非沈家小娘子的缘由。
  从这个角度来看,纵便不如薛至柔擅长查案,他亦并非毫无为自己洗冤之力。待那两个小女冠离开后,孙道玄便往先前饲养北冥鱼的山海苑走去。
  山海苑比照着山海经的传说而建,位于凝碧池的南侧,湖边盖着许多回廊瓦舍,正是观赏奇珍异兽之所。尚未到达苑门,便撞见了麒麟、孔雀、斑马、犀牛等稀罕物,孙道玄是个画师,本就“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对这些畜生极是喜爱,此时只恨无纸无笔,否则定挥毫泼墨,好好绘上一卷。
  好在他不过彳亍了片刻,并没忘记此行的目的,快步行至山海苑门口,只见一个身穿五品官服的男子正等在那里。方才他向临淄王提及有些事需要问宫苑总监钟绍京,想来便是这厮,他将到嘴边的“老头儿”这称呼生吞了,直截了当问道:“你可是宫苑总监?”
  “呃,是啊,本官曾与瑶池奉有一面之缘,瑶池奉可是忘了?”
  孙道玄脖子一缩,眉眼间露出了几丝心虚。好在钟绍京并未在意,作为临淄王的亲信,他自然明白瑶池奉此来不是为了除妖,而是为了查案,直接领着孙道玄边走边道:“瑶池奉方才一路过来,可看到那些陆养的珍奇鸟兽了?”
  孙道玄心道他那日被罚在神都苑作画,可是与这些畜生大眼瞪小眼了几个时辰,怎会看不到?但他面上并未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那钟绍京继续说道:“这部分名叫山苑。北冥鱼则养在海苑里,海苑分为东海与西海两部分,西海为圆形池,池水较浅而清,主要用来养鱼虾龟蟹那些小海畜。而东海则是个弧形池,池水颇深,直至与凝碧池连通,中间有一带绞盘的水闸区隔。这里饲养的便是较大体型的水兽,如鳄、鲛、江豚、北冥鱼等。两池形状相叠,正如一个‘明’字,寓意着大唐海清河晏,盛世清明。”
  说话间,两人走到了东海与凝碧池的连接处,只见一座石桥架在深深的水渠上,其下立着十几根木桩,有如困兽的牢笼。
  孙道玄身为画师,眼力颇佳,站在离那些木桩最近的地方观察,不见其上有受损的痕迹。显然,北冥鱼绝不可能是自己撞开了这些木桩游入凝碧池的。
  孙道玄偏头想了想,又问:“这木桩的间距可否容那北冥鱼进出?”
  钟绍京连连摇头:“那如何使得!北冥鱼露在水面上的头虽小,但水下的身体庞大,最宽处三尺有余,若不打开闸门,绝对无法由此进入凝碧池。莫说是北冥鱼,就是江南各郡进贡的江豚,也会被这闸门拦住。”
  “这闸门看起来有机关,应当能抬起罢?如何操作?”孙道玄又问。
  钟绍京指了指石桥西侧一个带把手的像磨盘一样的机关道:“在那边。”
  话音未落,孙道玄便一溜烟顺着他指的方向来到机关旁,尝试着双手把住那机关,转动起来,不知是否因为用着薛至柔的身子,他觉得自己已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却很难将其转动,最后是靠着钟绍京的帮助,桥下那十数根木桩开始缓缓下降,不一会便降至水下。
  “也就是说,无论是谁只要经过这里,把这机关一转,便可将闸门放下来了?”孙道玄问道。
  “那可如何使得!”孙道玄的每一次问话好似都能将钟绍京那为数不多的头发吓得竖起了,他颤声回道,“要开启这闸门还需一把钥匙,就在那机关下面插着。平日里都是放在阍室内,由阍者负责看管。事发当日,那阍者告假,便找来了那投湖的宫女看管。”
  “出事后你们寻来,这钥匙便是插在这闸门下面的?”
  “正是如此。”
  孙道玄听罢又陷入了沉思,如是说来,想要落下这闸门,就必须得杀掉那值夜的宫女,然后再拿钥匙把这闸门打开方可。这件事势必发生典礼那一日,且是傍晚到第二天凌晨之间。从记录来看,当时在苑中的人,唯有自己是孤身一人,倘若当真没有旁人能作案,那么这离奇的案子又是如何发生的呢?难道真有人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神都苑,不留下任何痕迹吗?
  正思量之际,公孙雪突然到访,手持一柄绸面团扇,其上的山水还是出自孙道玄之手。只是如今恍如隔世,她不认得他,他亦不敢相认,只客气疏离地行了个礼:“这位阿姊可是有事寻我?”
  “大理寺寺正剑斫锋来了,正在与殿下交谈,听闻瑶池奉在此作法,特遣我来请瑶池奉过去。”
  那剑斫锋果然是耗上自己了,像是唐之婉所说的,他最近出现的频次高得有些惊人,孙道玄瞬间警铃大震,他忖了忖,不大情愿地跟着公孙雪向宿羽台走去。
  剑斫锋正与李隆基闲话,看到孙道玄,他开口道:“敢问瑶池奉,可探出这苑里有什么邪祟?”
  孙道玄张张嘴,刚想编排,又想起唐之婉的劝诫,心想说多错多,最终只说道:“天机不可泄露……”
  剑斫锋依旧不松口:“瑶池奉也不必欺瞒本官,你查案自有你的能耐,此事又事关你父亲,若有什么发现,大可说出来。”
  公孙雪想起李隆基曾说大理寺或许有奸人的内应,团扇后露出的一双美目,不着痕迹地在两人之间逡巡。
  这剑斫锋年纪轻轻,城府却不浅,孙道玄着实猜不透他这般频繁出现的原因,不知他到底是有着什么样的奇思妙想,但就算自己不能打消他的疑窦,能搅乱他也不算输。
  想到这里,孙道玄一挑眉,微微仰头,一甩金步摇,煞有介事地反问剑斫锋:“嫌犯不是那孙道玄吗?”
  “方才听临淄王殿下说瑶池奉一直在调查本案,本官以为你会有些不同的见解。”剑斫峰不露声色道。
  “怎么可能。我不过是怕你们大理寺栽赃陷害我阿爷,不得已才开始查这个案子。毕竟最近看我父亲的左军节度使之位眼红的人不少,这次的北冥鱼案便定是有人栽赃陷害。”孙道玄说着,拿起桌上才择的鲜桃,只见清洗得晶莹剔透,连一丝绒毛也看不见,便放心地啃了起来,“昨日你不是还来灵龟阁,说那孙道玄又犯下了新的案子,还请唐二娘子帮你闻什么气味吗?里外里死了这么多人,你们却这么久都没有抓住凶嫌,不会是有意在包庇他,想让罪名落到我爹头上罢?如此搅乱军心,实非良善之举,剑寺正,你可要掂量清楚啊。”
  听孙道玄如是说,剑斫峰难免不悦,但也看出眼前人依应是故意想激怒自己,便饶有兴味地看了她一眼:“近来所持这等说辞,来大理寺为令尊说情之人良多,但我大理寺向来只认证物,不看人情。凡本官接手的案子,绝不会包庇,更不会栽赃陷害。瑶池奉若是有证据证明本官包庇,大可以去大理寺弹劾本官。余下无他,再会。”说罢,剑斫峰向李隆基行礼道别,而后便阔步离开了。
  剩下李隆基、公孙雪与钟绍京三人,都没有言语,亭中只剩下孙道玄啃桃的清脆声响,显得有些诡异。
  不知过了多久,公孙雪移开团扇,方想开口,便被李隆基抢了先,只听他沉声问道:“至柔,依你之见,难道放出北冥鱼的凶嫌当真是孙道玄吗?本王总觉得,他不会做这样的事……”
  孙道玄本只是依唐之婉所说,贯彻瑶池奉应有之立场,此时听李隆基这般问,他忽然有些不痛快,挑眉连声反诘道:“殿下何以这样问?大理寺白纸黑字的通缉令,写的明明白白。方才钟总监带我去闸门处看过了,根据现场的证据、众人的证词与宫门处的记档来看,有犯案嫌疑的确实只有孙道玄。抑或说,难道殿下有什么证据,证明凶手另有其人?还是说,难道殿下与孙道玄有旧吗?若是素昧平生,殿下又为何如此相信他?”
  公孙雪微微蹙眉,看着正发问的少女,不知为何,她总觉得眼前之人有些奇怪,纤瘦的身体里像是涌动着一些不和谐的情绪,说不清,道不明,就好像……是在跟李隆基打别扭一般。
  孙道玄心里自然是别扭的,他的父母当年为了李隆基的父母而死,而李隆基却表现得像是丝毫不知道此事一般,对五年前来洛阳的自己不闻不问。甚至明明知晓公孙雪是他的义姐,也从未提及过当年事。那么如今李隆基为何又如此笃定地认为自己不是此案的凶嫌?毕竟一个无家无口,身负冤案的绝望之人,做出什么样极端的事都没什么稀奇。
  孙道玄想要知道,在李隆基的心中,当年的牺牲究竟有几多分量,而他的信任是否又是临时起意,能否经得起推敲与时间?
  李隆基默了默,嘴角泛起了一丝浅笑:“本王没有任何证据,但本王相信孙道玄是清白的。至柔,此事还未到说的时候,但事情所牵涉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本王希望你能尽快帮助洗清孙道玄的冤屈,解除对他的通缉。”
  见李隆基仍是一副隐忍不肯说的模样,孙道玄冷然一笑:“殿下说这话,难道不怕被当作嫌犯的同党吗?”
  “你胡言乱语什么?”公孙雪愤愤打断了孙道玄,“无凭无据,竟敢妄议郡王?”
  孙道玄没有应声,目光冷沉。
  李隆基倒似未介怀,挥挥手示意孙道玄可以先行离开。孙道玄便也不多逗留,叉手一礼,起身便走。
  “殿下……”公孙雪璀如星辰的眼眸中满是担忧,“若那瑶池奉为了救自己父亲,去大理寺那里……”
  “不至于,”李隆基依旧不以为意,“本王与至柔相识不短,至柔有她的坚持,眼下她恐怕是太过忧虑她父亲才会有些失态,你不必太过担心。”
  公孙雪见劝不动李隆基,便也不再强劝。本期待着能为孙道玄翻案,未料到事情竟朝向意料之外的方向发展,公孙雪难掩失望之余,心中的疑虑又增多了几分。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解连环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29424.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