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神亦·玄圃》/第四章 简阁


小说:神亦星编  作者:鸿岩草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神亦星编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16145.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第四章/简阁
  ——————————————
  昭梦再次想起了星耀天象。他突然站起身,望向东边。夜色中,那片深山只有一个若隐若现的轮廓。
  看了许久,昭梦转身对楚王说道:“大王可知道那片山吗?”
  楚王的面色愈发深沉。他端起酒杯,也站起身来,面向东方望去。
  过了好一会儿,楚王才慢慢说道:“楚国尽人皆知,那里自古就是楚人的禁地。王族传说,那片深山是楚国命脉之所系。
  先成王之时,曾有老将项筚请命,带着众多兵士工匠,辟路进山。然而,一去无回。先穆王之时,又曾命左史范域协助景氏兄弟,领着兵士百工,循水路越崖溯源,入山访察。同样是有去无回。
  寡人初在位时,国老也曾经建议再选派能人壮士入山,开地建邑,获山中珍奇,以厚国用。国老称,景氏兄弟入山前曾留有约定,在所经河流两岸堆石葺木,以为道路之标记。后继入山之人只需找到这些标记,沿用此种方法,继续深入。日久之后,必能熟悉山中形势物产,必定能寻护国脉。
  然而,寡人怕辟山建邑牺牲难以预计,就以强敌环伺国力疲惫为由,没有采纳。而且勇敢如项貔者尚且避而不往,还有谁会愿意去呢。”
  昭梦虽然是大将军,但却并不了解这些情况,不曾想到还真有人进过那片深山,虽然都没能再走出来。毕竟,关乎国脉的事必定是楚国的至上机密,只有楚王和两三位宗室重臣知晓。不过,说起楚人对那片深山的敬重,昭梦还是了解一些的。
  昭梦对楚王说道:“末将初在军中领兵时,每每行军路过那片山边,众军士都不约而同加快速度。末将甚为不解,就问。年富的兵士们都面露惧色,低声说道,因为靠那片山太近,所以才加速。如今听大王说起这些机密,才真正知道那片深山颇不寻常。”
  停了片刻,昭梦向楚王问道:“大王,那片山到底有何诡异之处?”
  楚王不答复昭梦的问题,却反而问道:“昭将军,为何此时夜星愈发明亮?”
  昭梦回答道:“夜露沉降,气清天朗,是以星辰所现愈发明亮。”
  楚王又问道:“那何以未见檐下宫灯愈发明亮?”
  昭梦回答道:“宫灯过近,难以积显气清之效。夜星遥遥悬于九天之上,光透广宇,尽显气清之效。”
  楚王又问道:“九天之上,日月星辰,当做何状?”
  昭梦反问道:“九天安可上,如何状之?”
  楚王笑道:“九天不可上,何来九天之语?何以知天有九重?”
  昭梦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是看着楚王,心想:今夜,大王似乎不是平日里的大王。平日里,大王虽说也有果敢勇决之时,却常常宽和少主见。今夜,大王说起话来却是句句威人。本来是我问大王,现在反倒成了大王问我。九天之说,不过是神话之言,谁还能真有法子上去数一数不成?
  楚王忽然又问道:“昭将军,你可知天地之所来?”
  昭梦听到这一问,愈发不理解楚王此时的心思了。
  不过,昭梦还是回答道:“传说,盘古开天地。”
  楚王将杯中酒浇在地上,成一“古”字,又问道:“那盘古开天地之前呢?”
  昭梦回答道:“混沌一片。”
  楚王又问道:“盘古以何物开天地?”
  昭梦回答道:“巨斧。”
  楚王又问道:“那开天地之后盘古何在呢?”
  昭梦回答道:“盘古力竭,倒地而眠,化作日月星辰山川河流。”
  楚王继续问道:“那巨斧何在?”
  昭梦愣了一会,说道:“或在身侧,或至于藏在山川之下。”
  楚王又将杯中酒浇在地上的古字一侧,做一刀斧形状,然后看着面前的大将军,问道:“昭将军,你可知道这地上寡人所成是何字?”
  昭梦站在楚王对面,凝神看了许久,说道:“末将愚钝,竟不识得。请大王明示。”
  楚王再将杯中酒浇在地上的古字肩上,默而不语。
  昭梦仿佛识得那字,却又不敢肯定,便问道:“莫不是个‘别’字?”
  楚王微笑,又问道:“盘古身躯今何在?”
  昭梦回答道:“已化作日月星辰山川河流。”
  楚王又问道:“那么,昭将军,现在可知‘盘古’其名之意否?”
  昭梦只是看着楚王,并不回答。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只知道今夜的楚王让他捉摸不透。
  楚王转身,缓缓落座,斟了杯酒,指着东方,说道:“那片深山,即名‘别山’。传说洪荒之世,天地混沌不分,亿万生灵囿禁于浑涵之间,不得畅形神以达生趣而演世象。忽而,有一山訇然升起,以脊梁将苍天高高撑起。自此乃有天地之朗朗分明,乃有日月之循环往复。万物生灵得获日月星辰之交光,雨露风霜之滋养,化形畅神,氤氲生趣。因这座山分出了天和地,分出了白昼与黑夜,使天地有别,日月相宾,故而得名别山。
  有人说,非盘古开天地力竭而倒,身躯化作山川,乃是此山即为盘古,盘古开天地乃此山别分天地之托化。”
  昭梦虽然也是楚国的宗室贵族,却从未听过楚王刚刚所说的这些。不过,楚国宗室贵族都知道,在楚王宫中有座简阁。简阁里面珍本无数牍册众多,上逾三皇之世,下至在位之王,凡天文、地理、风土、人物、奇谈、怪论、珍禽、异兽、巫卜、祥瑞,都记述在册。
  当然,昭梦身为宗室贵族,对于楚国的深密文化,还是有所接触的。每年的祭祀大典时,昭梦可以有机会与其他宗室贵族一同进入宗庙,这才有机会见到宗庙大殿上的众多壁画。这些壁画大都是状物叙事,描摹神鬼巫话,风格犷野,人物形态诡异,情节不可捉摸。每次祭典结束后,昭梦就与几位熟识的宗室文武谈论那些壁画之情伪,不过所说都是些捕风捉影之议,难免众语纷纭,然后就谁也说不清了。
  私下里打听得多了,昭梦才渐渐知道,那些壁画所绘的内容、涵义都是楚国王室的不宣之秘,只有历代楚王知晓。
  其实,楚国宗庙大殿上的那些壁画,只是林中一木,而且无关真正的秘奥,所以宗室贵族才能有幸在祭典时得以观瞻一二。楚国真正秘藏不宣的是简阁中的牍册。简阁一直是一个在楚国贵族间流传的秘密。传说它的存世比唐尧虞舜还要久远。然而谁都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因为,历来只有祭族长老、巫母和在任楚王有资格进入简阁。
  至于进入简阁的方法,更是只有众说纷纭的传言与猜测。
  有传说称简阁位于梦泽之渊。
  相传,梦泽之底有大穴,一孪生巨蚌生于穴口。后来,应龙远来,借之以为巢。然而,那孪生巨蚌日日生长,身形硕大,终至堵塞穴口,使应龙不得还入。应龙欲徙它处,寻穴不得。恰逢大禹欲疏江治水。应龙遂划地以教大禹,实则乃为借禹民之力导运江水,冲刷地隙,以构巢穴。应龙因之得湖为巢,为感谢大禹之助,遂赠大禹玉琮两件。
  大禹召有熊氏,以玉琮为质,集其地金铜,共铸九鼎。九鼎既成,万方歌庆。自此,两件玉琮长归有熊氏,成为族传宝器。
  有熊氏封国称王后,古楚王以那对玉琮为传国宝器,并择日亲至梦泽,佩之登台临水,典祭东皇。仪典正隆,王唱交吭,突然间风云变色,水龙卷泽。慌乱间,古楚王不慎落水,所佩玉琮于水中相击,发出音声清越至远。古楚王正欲登岸之时,梦泽之水翻涌,一时间洪浪滔天。一巨怪骤然自泽底而出,将古楚王衔入口中,翻身入水而去。
  三日之后,巨怪再现,吐出古楚王。众人皆以古楚王为鬼怪,不敢近前。古楚王自行登岸后,乃述连日所遇情形,以消众人之疑虑。
  原来,那怪兽自衔了古楚王,直向梦泽之渊潜去,穿其巢涵,径至一处大穴,乃吐出古楚王,返身而去。此处大穴之中,别有洞天。古楚王自登岸,但见满目晶石林立,穴顶如穹,上有荧光灿灿,一如缀满繁星之夜空。晶石映折,荧光满目,照见石穴之中诸般情形依稀可辨。一番穿梭之后,古楚王竟在晶石林中寻得众多图本,其上篆有符文。究详之下,古楚王似得一知半解,顿觉趣味非凡,不忍释手……
  图本所载神异非凡,令古楚王流连忘返,乃至于三日未食,饥肠隐痛,古楚王方思及当出此大穴。然而,古楚王并不知何以出此大穴。思前想后,古楚王觉得那怪兽将他衔而不食,而是吐于此大穴之中,似乎是有意带他来此,是以应当并无敌意,或许那怪兽可以帮他离开这个大穴。于是,古楚王走到水中,拍击水面,想引起怪兽的注意。入水拍击之时,古楚王所佩玉琮在水中激荡,又起清越之声,传至远处。不一会儿,便有几声怪响从水中传来。古楚王只见,自己面前的水中有块扇状巨石缓缓升起,这巨石底下一面竟然光洁如镜,映现出大穴之中晶石灿灿之景。待到再次被怪兽衔入口中时,古楚王才敢猜测,刚才那缓缓升起的巨石是一只巨蚌的蚌壳。
  古楚王回到云泽岸上之后,反复细想种种经历,最后终于明白了,一定是自己所佩戴的那两件玉琮在泽水中击打出的声音能够召唤那头深居梦泽之渊的怪兽。当然,古楚王要求知晓此事的王室成员严守这个秘密。
  从此以后,历代楚王常常独自前往梦泽大穴。楚国也渐渐有了关于“饕餮”与简阁的传说……
  还有一种传说称简阁藏于巫山之心,由巫母亲自看管。要想找到前往简阁的门户,先要在巫山上生有磐龟的万千溪涧冲刷出的寒潭中找到“龙潭”,然后潜入龙潭之下,顺着“水喉”才能找到通向简阁的石门。每逢月圆之夜,潭水中能映出两个月影的寒潭就是龙潭。传说龙潭共有九个,但每个月圆之夜只有三个龙潭会现形,也就是说每个月只有三条路能通往水喉。龙潭之下暗流涌动,要想活着闯过水喉,必须要靠磐龟带路。至于磐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
  更有一种传说称,简阁其实就位于楚国王宫之中,只是一间普通的小殿,在正殿西侧一处。但是不论白天黑夜,谁都看不见它。因为简阁由来自祭族的“羽光卫”用特殊手段日夜守护着。
  ……
  其实,一开始,昭梦是有意以周天子西行之故事,引得楚王谈起简阁,想借机略闻王族的不宣之秘。但是,待到楚王借着这番对话释出别山之秘,昭梦还是十分震惊的。
  以前,昭梦只当传说多为荒诞不经,只不过是故作神秘。但是今夜,楚王的神情语态,异于往日。而且,又逢天象有异,昭梦不免觉得一切似乎与巫尸所言隐隐相关。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神亦星编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16145.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