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回回炮


小说: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作者:a去年今日此门中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04049.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应该是复州,而不是夏州,我抽时间改。)
  所谓大杀器,就是李佑倒腾了很久器。
  随后他突然想起了蒙古人西征时使用过的回回炮。
  发现了原来唐朝就有投石机了,但是虽然知道使用杠杆原理。
  可是操作时要多人一同按下杠杆的一边抛射另一边的石弹。
  射程不仅不远。
  而且需要不少人一起去按。
  浪费资源。
  让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改进了一下。
  回回炮就发明了。
  这东西,一端装有重物,而另一端装有待发射的石弹,发射前须先将放置弹药的一端用绞盘、滑轮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时上升,放好石弹后放开或砍断绳索,让重物的一端落下,一百多斤石块也顺势抛出。
  威力巨大。
  这东西既简单,又节省人力。
  所以一等到实验一完毕。
  李佑就知道打下复州也不是完全没可能了。
  而为了防止泄密。
  李佑直接就向着复州进发。
  但并不是没有一点劣势。
  首先是武器装备。
  武器装备同样不用说,虽然靠着欧阳凯的和攻入峡州荆州。
  总算是让每一名流民都能分发到一件铁制武器。
  但是欧阳凯偷偷打造的武器却普遍都是做工粗糙,材质粗劣。
  在质量方面根本无法与正规军的武器相比。
  同时弓箭强弩的数量也严重不足。
  其次是军队素质的差距那就是天壤之别。
  紧急把军队扩大到一万多人。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就只进行了一些最基本的捅刺劈砍和列队训练。
  不要说是排出个阵型。
  就是能走个直线走不出来。
  又如何可能与接受过严格训练的唐兵展开对战呢?
  鉴于这些因素。
  李佑自然不敢指望堂堂正正攻城。
  也只能是把取胜希望寄托在夜间突袭。
  如此才能扬长避短。
  意图去骗,去偷袭。
  所以收缩兵力的同时,李佑就对外大造舆论,要在荆州与唐军大干一场。
  夜半二更。
  紧闭的城门悄无声息的打开,迅速熄灭少量火把的同时,李佑的部队开始鱼贯出城。
  当天是农历的八月初三。
  月暗星明。
  只能靠着稀疏的火把行军。
  虽然行军困难,摔伤,擦伤的人比较多。
  但是这样一来,也让队伍不容易被斥候发生。
  还吸取了石勒的经验。
  人衔枚,马摘铃。
  所以直到进军到复州城前不足一里。
  城墙上的哨兵才发现情况不对,赶紧瞪大了眼睛观察,而当粗略看清是一群数万的人影向这边行来。
  哨兵丝毫不敢怠慢。
  赶紧就敲响了铜锣,大声吼道:“敌袭!敌袭!”
  “铛铛铛铛铛铛!”
  听到紧急响起的铜锣声,率领先锋的汉黄风不敢怠慢,立即吐出口中的小树枝。
  大吼道:“兄弟们,被发现了!冲啊!”
  可惜的是前锋没有攻城器械。
  象征意义的攻了一会儿。
  就退到了阵中。
  等到大部队将回回炮拖来。
  复州城墙已经站满了守城士兵。
  偷袭宣告失败。
  面对如此情况。
  李佑只好推出回回炮。
  众人纷纷疑惑之下。
  石弹跃过唐军精心构筑的壕沟与城墙。
  命中了城门上的一座塔楼。巨大的冲击力让这座塔楼瞬间坍塌。
  看的守军目瞪口呆。
  然后就是一波又一波的大规模射击。
  300座回回炮,让李佑分成5个波次。
  60座一起。
  这样可以形成持续的攻击状态。
  完全是把复州守军砸懵了。
  炮击震天,所击无不化为齑粉。
  一直轰了三个时辰。
  在唐军不可思议的目光中。
  西南角附近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黄风一马当先率领早就准备好的骑兵,直接冲入城中。
  复州军本来很是轻视李佑的流贼。
  但是这一番的攻击。
  直接摧毁这些守军的斗志。
  骑兵一路碾压。
  不到半个时辰就拿下了复州城。
  复州城内。
  一片狼藉。
  无数的尸体横陈。
  血腥气浓烈无比。
  在战争中,无论你占据着什么优势,最终的结局就是死亡,这是千百年不变的道理。
  李佑不禁这样想。
  这一波攻击下来。
  他手下的部队只损失了三千余人而已。
  而唐军的士卒死亡率高达六千人。
  而且伤残了一万多人。
  这是极其恐怖的。
  因为兵力不足,所以围三缺一,唐军剩余的三万多人组织不起来有效抵抗。
  这主要是李勣还没有到位。
  也只好冲向李佑没有攻击的东门,向北逃去。
  这么快攻下复州是李佑没有料到的。
  只能说回回炮天下第一。
  武器装备的代差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唐军不是没见过投石车,但是这次的投石车非常邪门。
  所以败了也情有可原。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04049.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