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何谓神境,何谓真仙


小说:苦境:我在德风古道那些年  作者:海客无心随白鸥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苦境:我在德风古道那些年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00198.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人之一生,共有三次死亡。天魂归天路,地魂归地府,命魂葬人间。三次死亡对应人之三魂。身体的死亡乃是命魂的死亡,是常规意义上的死亡,也是身体上的死亡,七魄会随之散去。尸体的葬下乃是地魂的死亡,人之历史,人之因果,人之善恶,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皆被一捧黄土埋葬,是精神上的死亡。最后的痕迹被遗忘,不能再对人世产生哪怕一丝影响,是天魂的死亡,也是存在上的死亡。人之一生?准确来说是凡人一生。直到再度轮回,三魂才会重聚。修行者选择踏上修行路,那是超脱生老病死的第一步,甚至能够将三魂化出,作为三具化身。元神,唯有斩了元神,令其魂飞魄散,一名先天人才算彻底死亡,哪怕连转世的机会都没有,真正意义上死的干干净净。神域四关分别对应物质,能量,意识,法则。精气神三元合一,意识改变物质与能量,成就法则,登临神境。所以在三教传承里没有这种概念。神境至强者也有另一个称呼——真仙。真,就是元神回收三魂七魄之本质,进行主动提升以及自我完善,坐照入微,心身一体,明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仙,则是在修行的道路上贯彻本质与真实,最终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只是,绝大多数人都修不到这个境界,包括练峨眉他们这些追求仙道的修行者,其实与人间的神境至强者差不多,皆是走的。区别在于,修仙道还有机会再进,修法准则宣告路断,除非有大机缘,不然往后难以再有精进。因为苦境的飞升门槛比较低,真仙,准确来说是所谓神境的境界总称,称真神亦可。先天五境,打破了人体这个小天地的常理,也打破了后天的阴阳,与生老病死做斗争,想要从其中挣脱出来,这是在对抗自然规律;只是它又契合宇宙这个大人身中恒常的道。关于元气的修行,便是行在阴阳之中,走在顺天与逆天之间。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修行者吐纳天地元气,补足自身,对天地而言元气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一种表现形式,只要修行者身亡融入天地轮回,元气便会回归。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修行者若是不死,只进不出,久而久之天地间的有余被耗尽,修行者继续修行便在损不足,通过透支天地以奉有余。若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修行者乃是为了维持自身熵水平,此举却给天地带来了熵增。若是这个过程中再有因果纠缠,难以厘清,那便会诞生劫。比较常见的便是末法之劫。天地元气沉寂,这个并非完全没有办法,然后,天意一刀,直接斩在众生天魂之上,削其天寿。为了延续,天意选择损众生维持天地。幸好,苦境家大业大,而被它供养出来的蔺重阳也在反哺天地,无需去折腾众生。有句话叫——明心见性,明道见仙。元神生心念,如母生子,子不见母,就是无明。子与母合即为明心见性。蔺重阳便是因为先成就了法则,进而通过完善混沌大道作为承载,不断积累。贯彻本质与真实,粉碎真空,明道见仙。那一步他还不能踏出去。准确来说,他的道路有那么亿些超前,正常情况下可以借助外力由量变引发质变,也就是按照元气、元精、元神的顺序突破。而自我修持,则是先将元神境界突破,再借量变引发质变,元精或者元气的其中一项,最终两项反哺一项。三元合一却是有说法。元神生心念,心念归元神前,只能感物。明心见性元神显现后,生元气,然后能触物。神气合一的时候,能御物。精气神三元合一之后,能化物。这里是以指,而也有其他称呼,,,修行路上三教一理,不外乎自身三宝,终究只是叫法不同罢了。若是再进行细分……“若是再进行细分,还原返本,三教只是以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故而,修行之法各有侧重。”卷轴还在被书写之人加长,一字一句,皆是修行之道的精粹。儒之,乃是神关。道之,乃是气关。释之,乃是精关。三者皆成,以心如一,玄关归窍,进而不入轮回。此一即全,即无限,即万物,即——道。奈何,尘劳关锁,故须扫除三心,飞却四相。三心者,凡心、血心、色心。若不除此三心,难出三界。三元合一,去除三心,而后心意合一,统合无限,成就全一。之所以说修仙道者还能再进,乃是因为,那条路本身没有问题,充其量也就侧重不同,导致最后的成就同样侧重某一方面,可以通过修持补回来。修法准,是用取巧的方式走了最后一步,致使道心有缺、大道有缺而路断。所谓之——以分于天而言,谓之;以受于人而言,谓之;以主宰乎一身而言,谓之。命也、性也、心也,其名虽殊,其实则一也。心何以明?——欲明其心,当先识何为?何为?夫纷纷扰扰之心,乃也;欲明其心,先将此心放下,其所馀者,惟清静耳!夫此清静之心,即所谓也;将此心认得,而时时操存之,此即所谓,而始存心也。迨操存既久,道心常得作主,人心不能用事。将心与道合,道与心契。心之所在,皆道之所在;道之所在,皆心之所通。道能竖通三界,凡三界之事,心即无不明焉,此即所谓;此即所谓,而后也。佛曰:之一字,三教同然。释曰,道曰,儒曰。由此观之,三教心法可知矣!无住心法,无为大道。参得透,当前就是;解得开,转瞬即成。卷轴上的文字宛若龙蛇之形,提笔书写的身影神色淡然,眉心的混沌天心散发玄晖,静静跳动。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苦境:我在德风古道那些年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00198.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