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周报出


小说:明血1641  作者:种十八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明血1641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184177.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乾清宫军机处。
  朱慈烺和周延儒、吴甡、陈新甲、刘之虞、李若链等人围坐一处。
  周延儒等人对李若链一个军将坐下商议军机大事,很不适应。
  一直以来军政大事军将都被抛在一边的。
  决断后,交给军将执行就是了。
  但是殿下言称军情探查十分紧要,李若链现在兼着这块,因此需要加入,也就没法反对了。
  而刘之虞加入很简单,大明最强的军力其实是在刘之虞节制。
  他赞画京营的大部分兵略。
  朱慈烺也让刘之虞加入军机处,周延儒也捏着鼻子认了。
  “殿下,现在蓟州所辖官道沿线县治正在全力收购百姓粮秣,此外,昌平、玉田、延庆、通州等地也在收购粮食,户部预估如今收购过半了。”
  吴甡说着最近的大事。
  朱慈烺不断点头。
  这是早在两三月前就商议好的坚壁清野的一部分。
  朱慈烺和刘之虞、吴甡的意见一致,总以为建奴是可能大举入寇的,想想八年前就能得出这个结论。
  目的就是继续让大明陷在流贼肆虐的泥潭中,如今只有四川还有李独眼的大股流贼,如果建奴再不行动,大明平定了内乱,就可以举全国之力对外了,相信这是黄太吉不愿意看到的。
  朱慈烺从来不会轻视这位奴酋,轻视黄太吉的都被他打的鼻青脸肿,朱慈烺是不会让自己被打脸的。
  因此未雨绸缪,京畿地区坚壁清野是必须的。
  好在,大明一年虽然战乱不断,但是江南、山东、两淮运河沿岸的膏腴之地没了战乱,财赋大增。
  除了平叛之外和推进两淮的军户改制,赈济湖广灾民外,秋赋后可以腾挪出近两百万的银子。
  这是多年来最大的一笔结余了。
  因此这次的坚壁清野,朱慈烺提出通过赎买,将官道沿线百姓手里的粮食购入。
  让沿线百姓的存粮大大下降。
  甚至为了激发百姓卖粮的积极性,粮价甚至略略高于市价。
  结果还是不错的。
  百姓除了留下自己的口粮外,大部分都卖了出来。
  得益于番薯和番麦的种植,很多百姓都有了余粮。
  因此收购了不少。
  这些粮食将会送去湖广赈济灾民,灾民不会在意番薯泛酸,番麦粗粝。
  昔日的天下粮仓发生了粮荒,需要两三年的光景才能将撂荒的田亩耕作起来。
  “殿下,官道沿线各个乡镇村屯都宣讲了,一旦建奴入寇,让他们立即逃离村落,远离官道,不过,微臣预估到时候还是会有很多人留下,故土难离啊。”
  吴甡笑道。
  朱慈烺点头,
  “那是没法的事情,尽人事罢了。”
  ‘当然,陛下和殿下已经仁至义尽,有些小民侥幸之心,实在是无法预知,只能由得他们了。’
  周延儒笑道。
  现在的老周哈着朱慈烺。
  他不想走啊,留恋相位。
  他的期望是只要平定了内乱,大明财赋大增,天下承平。
  他就是中兴名相,虽然谁都心知肚明中兴的最大推手是殿下,但史书上也有他的一笔。
  老周已经过了贪利的时候,只想贪名。
  “刘侍郎,你且说说兵事。”
  朱慈烺道。
  如今的刘之虞也是兵部右侍郎,兼领赞画新军的差遣。
  也是步入大明高层。
  “依照殿下和内阁的谕令,宣府、蓟镇、大同、山海、保定的骑军共一万三千余骑汇集丰台大营,和三千营留守的五千骑合练了两月。”
  刘之虞道。
  介于可能的建奴入寇威胁,朱慈烺早在数月前就下令调集边军和保定军的骑军抵达京营一同汇集操练。
  同时将其军将也送入讲武堂,周遇吉作为副山长终于迎来了第一批生员。
  朱慈烺是对各地骑军的战力实在是不放心的。
  不经整训就推上战场和建奴铁骑决战,绝不是对手,甚至拖延一下对方的攻势都做不到,京营五千军独木难支。
  因此,这次调集诸军汇集京营操练丰台大阵。
  同时操练密集队形。
  在这里,一切三千营说了算。
  从湖广调回京营的章镇赫提督全军。
  朱慈烺严令章镇赫,但有军将不从者,可当即锁拿,交由兵部严惩。
  朱慈烺也交待了陈新甲一个不许宽纵。
  果然,章镇赫敲打了几个不从军令的军将后,一万多边军骑军再无人敢抗命。
  今时不同往日,左良玉、贺人龙、刘泽清被枭首,抗命的结果是太可怕了。
  “只是有一样,备马还是少五千匹左右,”
  刘泽清也没法,所有京营战马都用上了。
  甚至皇家马场里又挑出了三千匹四岁的战马,但是还是相差太远。
  一万八千余骑,还有五千匹备马没有着落。
  可能周延儒吴甡等人不解,但是朱慈烺对于骑军的备马充满了执念。
  和建奴铁骑对抗,没有备马,没有接战就处于下风了。
  “采买驮马吧,有比没有强。”
  朱慈烺道。
  他也无奈,失去了北方的马场后,大明缺马严重,京营这么多战马大部分都是打草谷抢掠的。
  现在很多蒙人部落也鸡贼起来常年注意南方动静,发觉不妙立即北遁。
  打草谷也不容易了。
  “下令全军可以停止操练,开始修整备战吧,现下正是秋收后,草木也未被大雪掩埋,正是建奴入寇的最佳时机。”
  “臣下领命。”
  刘之虞道。
  周延儒看着刘之虞,心情复杂,一个秀才能走到今日的高位,几年前谁能想到。
  朝中也只有陈新甲这个举人入仕的可比。
  “陛下,闽南发来战报,水师登陆小琉球后,正在向北部进军,此外,安平一线的屯田所在都被我军节制,减税后,岛上百姓恭顺,没有民乱发生,微臣恭祝我朝收复失地了。”
  陈新甲媚笑道。
  小琉球被尼德兰人占据二十年后终于回归,实属不易。
  但是要怎么看,以往大明的是不重视的,甚至对小琉球的全貌都不甚了了。
  但是朱慈烺主政后推崇小琉球的位置,海权论中特意提点此处是大明面向东方最好的海防基地。
  并且力主派水师收复小琉球。
  所以陈新甲肯定庆贺啊。
  朱慈烺看出了周延儒和吴甡的不以为然。
  在他们的眼里,海上实在是次要的位置。
  投入财力军力不值当的事情。
  小琉球不过是个荒岛罢了,日后有机会收复就是了。
  但是朱慈烺不这么想,如果尼德兰人的‘教化再推行多年,恐怕那里很多新出生的人只会尼德兰语了,习俗趋向西夷化。
  日后收回改正这些很麻烦。
  再者,这里通往倭国的贸易很繁盛。
  朱慈烺就是要打断尼德兰人一个重要财路。
  比如通过这里走私大明的生丝、丝绸、瓷器等去倭国,小琉球也有很多甘蔗地,产出的蔗糖大量销往倭国。
  给尼德兰东印度公司带来丰厚的收益。
  而这些银钱转过来壮大了东印度公司在南洋的船队。
  朱慈烺不会让南洋的东印度公司继续膨胀的。
  不过这些事就不用和周延儒多讲了。
  他本就不是朱慈烺属意的首辅,现在就是看守而已,日后必然致仕,算是朱慈烺留给他的体面而已。
  “殿下,孙相的大军沿江西进,攻取了内江,就要抵达了资阳,如今距离成都府只有两百多里了。”
  陈新甲笑道。
  众人听了都是露出笑意,剿匪二十余年,终于有了根除匪患的可能。
  “只怕战事没那么容易,李贼狡猾,和京营多次交锋,也有了应对之法,还得鏖战些日子。”
  朱慈烺道。
  虽然他期盼京营主力北返。
  但是也知道没那么容易。
  李独眼一定会奋力抵抗。
  困兽犹斗,可能给京营带来很大的伤亡。
  “不过,本宫对于剿灭流贼充满信心,就是建奴大举入寇,也不会调动南方主力南返。”
  敌人想要自己做什么,那反着来就是了。
  他不是崇祯,八年前让秦军北上,在辽东大败,那支秦军大半崩散。
  而南方流贼死灰复燃。
  如此蠢行他当然要避免,压力再大也会顶住。
  只要咬牙过了这关,大明中兴有望。
  众人点头,这一点明确,孙传庭必然会剿灭流贼。
  只要八年前的一幕再次重演。
  他们现在对孙传庭和京营有足够的信心。
  “急令孙相,不求速胜,告诉他,朝廷钱粮充足,边军严阵以待,他只须稳扎稳打。”
  朱慈烺道。
  胜利近在咫尺,却是不容有失,朱慈烺可不想里程悲。
  陈新甲急忙领命。
  朱慈烺对于四川剿匪有几个方略,上次已经通晓了孙传庭,相信孙传庭自有筹划,临机决断吧。
  他放手给孙传庭。
  相信孙传庭能拎得清。
  “诸卿,请看。”
  朱慈烺示意一下。
  李德荣上前,摆上了一打,没错,报纸。
  大明京畿周报。
  方以智主导的报纸终于面世。
  这是第一期。
  厚厚的一打,干货满满。
  其中首页是举国最为关心的剿匪事宜。
  当先就是京营主力收复四川重庆府,兵锋直指成都。
  同时,湖广标营进抵奉节、陕西秦军从汉中南下入川,三面围攻流贼所部。
  总之,看完报纸后对于剿匪形势一定会极为乐观。
  这篇文章是方以智亲自执笔。
  不过没有太多之乎者也,朱慈烺很满意。
  他要求报纸白话文多些,毕竟报纸将来面对的更多是下层百姓,它不是以往的邸报。
  要想深入市井百姓,成为朝廷喉舌,就得放下身段,别太清高。
  为此先后更换了几版,方以智去了太子府十几趟,拖延了近月才出版。
  朱慈烺亲自把关,终于让方以智明白了他需要的是怎么样的一个报纸。
  方以智这片讨逆文章也是白话文居多。
  看到的一些昔日友人很难会相信这是方以智撰写的,可能颇有微辞。
  但这是朱慈烺属意的。
  报纸就要这么办,别高高在上的教授口吻。
  “殿下,这份报纸好啊,看过后,百姓定会为大军助威,称颂吾皇,省的下面谣言满天飞,这才是我朝需要的邸报。”
  陈新甲继续谄媚。
  朱慈烺点点头,他说的没错,只是不该陈新甲说出来,没哈可信度。
  ‘陛下,京营援手百姓这篇文章好,看过后老臣也是感慨万千,我朝官军既要出战勇猛杀敌,也能镇守一方回护百姓,如尽皆如此,百姓归心啊。’
  吴甡激动道。
  他说的是京营帮衬武昌百姓修造屋舍,重整家园的文章。
  这是朱慈烺点醒方以智,这样正面的文章必须要有。
  定下如今官军正面形象,加强剿匪正义性,流贼的破坏性,打消一下地方上的对流贼的同情。
  “小琉球兵略,这个文章好,从小琉球位置,产出,点出小琉球的紧要,西夷人正在这里向倭国通商,大发利市,同时在小琉球牧民收税,压榨我大明百姓,我大明决不能容忍。”
  刘之虞欣赏的是海防篇。
  朱慈烺也是很满意,为开海潜移默化的做舆论准备,相信经过一年半载的接连文章,一定改变地方上对待海疆保守的态度,海疆也是国土的概念会逐渐占据上风。
  ‘下一期周报就是庆贺大军收复小琉球了。’
  陈新甲笑道。
  他很得意,无论骑步军还是水师的胜利,他都会有扬名在外,他可是朝廷的兵部尚书。
  “海外篇也很好,通晓我大明西夷人、南洋、新大陆的位置,让百姓开开眼,须知外界之大,超乎想象。”
  刘之虞点了点外邦舆图。
  朱慈烺对于这个舆图感觉一般,不甚准确,他修改了两回,问题是有些地方还有纰漏。
  但是美洲大陆他补全了,唯一遗憾是后世的澳洲大陆他没法标注出来。
  否则现在西夷人也没有准确发现,同时他未曾出海,怎么得知的。
  好在这些宣扬就是首期,日后慢慢补足。
  所有这些都是在宣扬开海的必要。
  日后报纸上还有专门关于海商的讲述。
  都是在开智。
  目的是让封闭的大明跟上剧烈变化的世界形势,大明已经落伍了,后世无数例证,封闭就是落后,就是自残。
  “现在唯一的难题是南方的抄报处速太慢。”
  刘之虞遗憾道。
  在座诸人他最理解殿下的心思。
  也因此他遗憾就是北京畿和江南两广的距离太远。
  这里的周报到了南京抄报翻版,再行发行南方,一个月两个月的事了。
  “殿下,何不下令三百里加急送去南京,”
  李若链道。
  “此言不错,”
  朱慈烺恍然,大明的快递他给忘了。
  大明有三百里,五百里加急的,也就是驿站系统,当然因为缺饷维护,有些残破,据说李独眼就是驿站裁撤后反了的。
  当然一般急报都是军政要务,紧急军情用的。
  “殿下,周报入加急是否过于兴师动众。”
  吴甡怀疑。
  “不,周报绝对值得,就如李同知的建言,从下一期开始,用急报送去南京。”
  朱慈烺坚持。
  此时周延儒、吴甡、陈新甲才明白周报在殿下那里的紧要。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明血1641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184177.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