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借粮


小说:娘子是潘金莲啊  作者:千古力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娘子是潘金莲啊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141288.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阳谷县市面上粮食还能吃明天一天,后天就会断粮,谢轩去青州也不一定能买到粮,是以武植必须立刻行动借粮。
  让萧让出去封锁消息,避免断粮消息提前在阳谷县内传播后,武植叫来李达,和李达一起急匆匆离开县衙,去阳谷县几个富户人家借粮去了。
  李达在阳谷县干了十几年都头,可谓是阳谷县的“地头蛇”,阳谷县大户多少都得给他点面子,所以武植才会带着他。
  武植本不打算带着扈三娘出来借东西的,可扈三娘非要跟着,武植便也由她了。
  她现在倒是和武植不客气,都敢在武植面前任性了。
  “大人,阳谷县能借出粮的富户就这么几家,咱们先去哪一家借?”
  李达给武植列了四家富户,分别是陈家、刘家、王家和西门家,其中又以西门家最为富庶,西门庆在阳谷县放债多年,很多人还不起高利债就拿土地质押,西门庆这些年得了不少土地。
  在阳谷县各村庄都有大片农田,据说他家还专门盖了一处大宅子用来放粮。
  “西门庆肯定不会借粮给我们,还是先去最近的陈家借吧?”李达提议道。
  “也好。”
  武植点点头,他本想着借机敲西门庆一笔的,可一想现在跑去找西门庆借粮,不是明着告诉他阳谷县断粮了吗,万一被他借机利用搞事情就不好了。
  而且,现在武植也不是之前那个愣头青了,若是仗着职权敲诈西门庆,只怕会落人把柄。
  青州那边可是还有何田盯着呢。
  傍晚时分,武植和李达扈三娘一起去拜访了阳谷县陈家。
  陈家做的是布匹生意,青州周围各个县都有他们家的分号布行,生意做的不小,家中富裕,李达估计陈家粮仓内有不少存粮。
  陈员外热情的接待了武植一行人,在得知武植借粮的意图后,陈员外连眉头都没皱一下,果断答应了借粮。
  这倒让武植蒙了,他本以为找富户借粮肯定会被推三阻四,被各种借口拒绝,他都准备好了软硬兼施手段,可没想到陈员外这么痛快。
  就在武植猜测这里面肯定有什么猫腻的时候,陈员外直接把武植一行人带到他们家粮仓前,当着武植的面叫人打开粮仓。
  “呵呵,粮仓里八成是空的!”
  武植心中冷笑,面上也冷了几分,陈员外把空粮仓都露给自己看,自己就没理由再借粮了。
  但狡兔三窟,这空粮仓肯定是表面,陈家肯定还有装满粮食的暗粮仓!
  武植越想越气,他已经打算好,陈员外如果敢和自己玩这一手,就拿他小儿子开刀!
  ——来的时候,李达为了武植能借到粮,已经将陈家、刘家、王家三家的“软肋”都与武植说了。
  刘家大儿子去年死了个小妾,说是小妾和下人私通,被发现后羞愧自杀上吊死的。但李达知道,那小妾是和公公私通,被主母发现后绑着吊死的。
  这古代不像现代,大户人家死个小妾只要娘家人不报案,官府是不会管的,何况那小妾也确实干了败坏门风的勾当,官府知道了也不会管。
  这要是宣扬出去,也给全县丢脸。
  王家的“软肋”是他们家老太婆,老太婆守了三十年寡,把一对儿子拉扯大,而且两个儿子都很有出息,经商有道成了县里富户。
  两个儿子很孝顺,去年开始就私下里求县里给他们妈妈发一块贞节牌坊,老太婆也很想要这个荣誉。
  可因为阳谷县知县换的太频繁,他们家没能求到,武植上任那会王家人也来县里求过,可武植上任来一直很忙,哪有心思给个老太婆发“奖状”。
  ………
  至于这个陈家,他们家的软肋就是他们家小儿子。
  他们家小儿子从小被惯坏了,一直不学无术,整日和县里的无业小青年厮混,没事喝喝花酒,调戏下妇女。
  这属于纨绔,倒不像西门庆那群真恶霸那样无恶不作。
  可他们毕竟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喜欢打架斗殴,也是去年,陈家小儿子跟着一伙人和县东关一伙小年轻因为琐事当街打群架。
  结果陈家小儿子这边有一人失手杀了一人,打群架变成了刑事案件,官府抓了凶手,判了个刺配充军,其余参与者也各有惩罚。
  这个案子李达全程参与,本来陈家小儿子作为从犯,该是判发配浔阳的,倒也不是重判,龙雀朝和地球上宋朝几乎一样,不仅不杀士大夫,对百姓刑罚也很轻。
  发配浔阳就和《白蛇传》里许仙从杭州被发配到苏州一样,到了那边还可以正常生活,但不能回家。
  不过浔阳在江西那边,距离阳谷县何止几千里,陈家人当然舍不得,就对官府使了些钱,把小儿子留下了。
  可他家小儿子案底还在,只要武植一句话,他家小儿子分分钟得去浔阳报到。
  所以,这是陈家软肋,武植想好了,陈员外敢耍自己,就拿他小儿子威胁他!
  这年头,哪个大户人家没有点黑历史?不怕你们玩花招。
  可当陈家粮仓打开后,武植却愣住了。
  只见陈家粮仓里满满都是稻谷,梁上还挂满了熏好的腊肉和火腿,还有一排排的咸鱼干,正是大户人家粮库里应有的景象,没有半点掺假。
  “武大人,只需给我们家留半个月口粮,其余的粮食您都拿走!甭客气!”
  陈员外对武植颔首抱拳,神情语气满真诚,没有半点虚伪做作。
  这下,武植倒不好意思了,他刚才还想着怎么算计人家,结果人家居然这么够意思,他很愧疚。
  “这……怎么好意思呢!那我就不客气了!”
  筹粮紧急,武植也没有多问什么,道谢后就告辞,开始去那吊死了小妾的刘家。
  陈家粮仓里粮食虽然不少,可灾民有十几万,他们家粮库那点粮食,够灾民吃一天就不错了。
  所以武植还要马不停蹄继续借粮。
  刘家家主也很热情的接待了武植,武植同样没有拿出他们的“软肋”威胁,他们就像陈家一样,只留半月口粮,便把满仓的粮食都借给了武植。
  不止武植奇怪,李达和扈三娘也很奇怪。
  从刘家出来,去第三家王家的路上,扈三娘忍不住问道:“你们阳谷县富户们都如此深明大义,为富济仁的吗?”
  武植莞尔一笑,李达却使劲摇头道:“真是奇了怪了,之前阳谷县受灾时候,这些富户对前任知县那是百般推诿,一斗米都不肯借,知县强扒他们粮仓他们甚至敢组织家丁和县衙对着干!可现在一个个都是怎么了?居然如此大方!”
  “可能是知道有把柄在我们手里捏着吧……”武植道。
  “不不不!”李达摇头道,“若他们是忌惮把柄,是不会那么痛快,那么有诚意的。”
  扈三娘道:“是,方才那两家给粮的时候很真诚,没有半点被胁迫的感觉。”
  武植耸了耸肩,他也想不通。
  到了王家,王家老太婆和两个儿子亲自到门口迎接的武植,武植很不好意思,在没提借粮之前,先把老太婆夸了一顿,并提前许诺水患退去后,一定代表县衙给王老太立一块贞节牌坊。
  然后,他才提借粮的事。
  同样的,王家人没有半点犹豫,居然还十分欢喜的把家中粮食借给了武植,两兄弟还表示他们会发动在商界的关系为阳谷县从别处运粮救急。
  这让武植三人感动不已。
  “你们为什么这么痛快的帮我?我听说上任知县问你们借粮的时候,你们可是一粒米都没借。”
  临走时,武植忍不住对王家二兄弟询问了起来。
  “为什么不帮大人?”王家老二反问武植。
  王家老大笑道:“是啊,我们没理由不帮大人。”
  武植看了看一头雾水的扈三娘和李达,对两兄弟问道:“理由是什么?”
  得知阳谷县快断粮后,他就火急火燎的来借粮,奔波到现在已经入夜,天空漆黑,又下起淅沥小雨,武植没心思细想。
  王老二回道:“大人和前任知县不一样,前任知县肯定是有借无还,而我们知道大人借粮的话,一定能还得上,大人对灾民都舍得花钱,以后又怎么会欠我们这点粮呢?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借?”
  王老大接着道:“自大人主政阳谷县来,阳谷县日新月异,大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做了,眼下大人借粮是为了疏通阳谷县官道,将来官道疏通,阳谷县必定蒸蒸日上!对我们生意人更是一件大好事,工地上缺粮,我们这些人理应捐粮才对,何况借粮!”
  两兄弟俩说完,武植微微动容,而身后李达不自觉的抬头挺胸起来。
  李达觉得很自豪,看吧,以前跟着知县求爷爷告奶奶,甚至拔刀人家都不借粮,而现在跟着武植,这些富户们不但主动借粮,还对借粮者心存感激,这就是排面!
  在这样的知县手下干活,倍有面子。
  身为武植贴身护卫,扈三娘也有点小骄傲,她嘴角微微上扬,神情自得,不过一想到雨季后就要离开武植,她又倍感失落。
  “行,谢谢了。”
  武植笑了笑,告辞回家。
  他只笑自己居然现在才想通这点,真是当局者迷。谁都知道阳谷县就算断粮也只是暂时的,而阳谷县财政状况越来越好,那些富户不怕县衙还不起粮食,自然肯借。
  “这三家的粮食加起来只能够多撑三天而已,而官道的工期还有十多天,粮食问题能不能解决,还是要看去青州买粮的谢轩啊!”
  回家路上,武植的一颗心还在绷着。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娘子是潘金莲啊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141288.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