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唯我独裁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13025.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第497章控制欧洲经济
~~~~~~~~~~~~~~~~
东洋战争拖垮了法国,印度支那获得了独立,中华帝国恢复了自中法战争以来对印度支那的控制,彻底将法国从亚洲驱逐出去。为了巩固殖民统治,英国一方面准备宪政改革,安抚和拉拢印度上层阶级,另一方面颁布罗拉特法(1919年2月),加强镇压。1919年4月13日,发生阿姆利则惨案,反英斗争迅速高涨。1920年9月,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甘地宣称,斗争的目的是达到自治,“如有可能就实行帝国内部的自治,如有必要就实行脱离帝国的自治”。在甘地号召下,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汇成一股反英洪流。
1922年2月5日,联合省(今北方邦)戈勒克布尔县乔里乔拉村农民2000人将22名警察连同警察局一起,付之一炬。运动超出非暴力斗争范围,甘地闻后急忙制止。2月12日,国大党通过巴多利决议,谴责群众“越轨”行为,决定无限期地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月10日,甘地入狱,运动遭到残酷镇压。
尽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被镇压了下去,但是其影响却是非常大的,动摇了英国对印度殖民地的统治,同时牵制了英国海外殖民军大部分兵力。由于五国公约的签署,英国陆军兵力被大幅度削减,原本就数量不足的英军抽调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去镇压印度革命,使得英军在其他殖民地的兵力变得非常薄弱。
战后的世界经济低迷,虽然各国的银行家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大发国难财积累了巨额财富。但他们的财富只能依靠国家信用来维持,没有黄金白银这种硬通货来支撑,货币很容易贬值,股市也不稳定。
各国都想着恢复金融稳定,但是他们缺乏黄金和白银作为金融基石。
但是,意大利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为了回收过量发行的意大利里拉纸币,意大利先后向中华帝国借债32亿龙币,其中中华帝国二十二家大型银行用20亿龙币来回收意大利里拉纸币,当时回收的价格是1000里拉兑换1龙币,作为中华帝国购买意大利国债的条件。五年后,当意大利货币稳定时,中华帝国银行团手里掌握着约20000亿里拉的意大利国债,等于五年间中华帝国从意大利疯狂掠夺了价值80亿龙币的财富。这还不包括中华帝国对意大利的公司企业的投资和控股,意大利经济学家摩尔思科指出,意大利经济恢复固然可喜可贺,但是在意大利经济恢复期间,每年意大利人民创造的2000亿里拉的财富,超过一半进了中华帝国的口袋里。等于意大利人民无偿的为中华帝国贡献了2%的gdp增长,中华帝国国民每消费一瓶啤酒,当中就有意大利人民为其免费贡献三个小时的工资。
德国是欧洲大战受创最轻的国家,其工业体系完善,因此恢复的速度也很快。德国在1923年恢复了金本位制,但却因此欠了中华帝国50亿龙币的债务,很多德国知名企业变成了中资公司。德意志中央银行为了恢复马克的购买力,允许中华帝国政府持有1500亿德国马克的国债,但实际上中华帝国超过50多家银行都暗中从德国市场上收购了大批的德国马克,因为这些银行商们都得到了中华帝国的官方保证,那就是德国政府会持续让马克升值,直到恢复战前的10马克兑换中华帝国1龙币。因此中华帝国的银行商人们豪赌马克升值,自然大规模囤积马克。
到了1923年德国金本位制恢复时,中华帝国实际上握有7500亿德国马克,成为德国最大的债主,有德国经济学家指出,中华帝国的帝国银行实际上就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因为其握有巨额的德国马克,不但每年从德国攫取几十亿马克的巨额利润,而且一旦中华帝国释放这些马克,德国经济将立即崩溃。为此,德国政府对中华帝国服服帖帖的,甚至连德国的政治选举都要先问问中华帝国的态度,只有亲华派的德国政客才有仕途,任何一个对中华帝国态度不好的德国政客都会被无情的打压下去。
意大利和德国作为欧洲最先恢复金本位制的国家,虽然两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金融被中华帝国控制,经济受到中华帝国经济的左右,沦为中华帝国经济的附庸。
在中华帝国的紧急援助下,法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金本位制恢复,新法郎因为有中华帝国财政支持而得到法国老百姓的承认。
唐绍仪计划以中华帝国四个财政年分期拨款来帮助法国完成金本位制改革和稳定经济,但是执行八个月后,法国就完成了金本位制恢复计划,原因是中华帝国官员远远低估了龙币在法国的影响力。
法国人民对于中华帝国大规模援助法国经济而欢呼和感激,中华帝国的强大经济实力和国家影响力让法国各界非常有信心经济复苏,各种投资人都表示在中华帝国的强力财政救援下,法国经济肯定会恢复,这种信心使得法国股市停止下跌,原本担心经济不稳定的投资商也得以安心投资。
可以说,就算中华帝国只是口头援助法国,对法国的经济都会有正面的影响力,可见中华帝国已经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强大国家存在了。
当然,中华帝国耗费如此大的精力来拯救法国,得到的利益远远大于对法国的投入。首先在政治上,中华帝国同法国建立了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扶植法国恢复经济实际上是用来平衡德国经济的快速恢复,维护欧洲平衡状态。中华帝国通过援助法国,得到了法国政府和人民的感激,中法关系迅速从土耳其问题、苏伊士运河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冷淡中转暖。
在经济上,中华帝国跟法国建立了强有力的双边贸易关系,因为法国得到大量的中华帝国借款,这笔钱是以龙币形势存在,只能用于跟中华帝国的贸易往来。当然,到了后期龙币作为国际货币,各国皆流通使用,因此一部分贷款被法国用于跟其他国家交易,但这并不影响中法两国的贸易总额,中华帝国从此成为法国最大的贸易国。法国为中华帝国单独设置了最惠国待遇,中华帝国的商品享受超低关税和零关税待遇(主要为了降低商品进入法国的物价),中华帝国的投资商在法国投资享受超国民待遇(参考外资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等。法国在一战中承诺将科西嘉岛交给意大利,但是直到战后也没有兑现,为此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矛盾非常激烈。意大利对于科西嘉岛耿耿于怀,一直就没放弃占领的想法,因为这个岛距离意大利半岛太近了,意大利作为半岛国家,夸张的说超级战列舰的主炮能从西海岸打到东海岸,因此意大利需要一个战略纵深,而科西嘉岛就是一个天然屏障,得到的话对意大利的国防非常重要。战后的意大利跟德国走得很近,多次国联会议上,意大利都没有占到协约国阵营里,而是投了弃权票。对于意大利这个墙头草,协约国也不放心,因此法国把科西嘉岛海军基地交给中华帝国海军使用,等于在法意两国直接竖起了中华帝国海军这个强大的屏障,同时将意大利对科西嘉岛的野心和威胁转嫁给中华帝国去承担。
而中华帝国得到科西嘉岛作为海军基地后,整个地中海都在有效控制当中,唯一的障碍就剩下了英国海军控制的直布罗陀基地,那里是地中海的东出口,这样一来,中华帝国和英国的矛盾又增加了,直布罗陀于是成为中英再一次博弈的焦点。
协约国阵营的法国、意大利和希腊都沦为中华帝国的经济附庸,但是英国却没有。尽管英国也向中华帝国大规模借款了,但是英国是贸易型国家,有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战后英国恢复了他的国际商船队,但世界大战中损失太大,规模已经远远不如战前,更是比世界第一商船队的中华帝国差了很多(1925年中华帝国商业船队注册总吨位2250万吨,英国商业船队注册总吨位725万吨)。尽管这样,英国有着广阔的殖民地市场,尤其是印度,两亿人口的消费被英国独占,这使得英国的贸易发展很快。
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本土遭到德国海军和空军的严重摧残,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但速度还是快于德国的。因为英国除了巨大的殖民地市场外,还有一块财富宝地南非。英国殖民军加大了对南非的黄金和钻石掠夺力度,使得英国的黄金本位制在1923年底恢复了,只比德国宣布的恢复金本位制时间慢了几个月。原本英国的经济恢复速度是快于德国的,只可惜英国先后参加了俄国内战、土耳其革命、埃及革命,以及为了镇压殖民地革命而耗费了巨额军费,导致英国经济被严重拖累。
~~~~~~~~~~~~~~~~
东洋战争拖垮了法国,印度支那获得了独立,中华帝国恢复了自中法战争以来对印度支那的控制,彻底将法国从亚洲驱逐出去。为了巩固殖民统治,英国一方面准备宪政改革,安抚和拉拢印度上层阶级,另一方面颁布罗拉特法(1919年2月),加强镇压。1919年4月13日,发生阿姆利则惨案,反英斗争迅速高涨。1920年9月,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甘地宣称,斗争的目的是达到自治,“如有可能就实行帝国内部的自治,如有必要就实行脱离帝国的自治”。在甘地号召下,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汇成一股反英洪流。
1922年2月5日,联合省(今北方邦)戈勒克布尔县乔里乔拉村农民2000人将22名警察连同警察局一起,付之一炬。运动超出非暴力斗争范围,甘地闻后急忙制止。2月12日,国大党通过巴多利决议,谴责群众“越轨”行为,决定无限期地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月10日,甘地入狱,运动遭到残酷镇压。
尽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被镇压了下去,但是其影响却是非常大的,动摇了英国对印度殖民地的统治,同时牵制了英国海外殖民军大部分兵力。由于五国公约的签署,英国陆军兵力被大幅度削减,原本就数量不足的英军抽调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去镇压印度革命,使得英军在其他殖民地的兵力变得非常薄弱。
战后的世界经济低迷,虽然各国的银行家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大发国难财积累了巨额财富。但他们的财富只能依靠国家信用来维持,没有黄金白银这种硬通货来支撑,货币很容易贬值,股市也不稳定。
各国都想着恢复金融稳定,但是他们缺乏黄金和白银作为金融基石。
但是,意大利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为了回收过量发行的意大利里拉纸币,意大利先后向中华帝国借债32亿龙币,其中中华帝国二十二家大型银行用20亿龙币来回收意大利里拉纸币,当时回收的价格是1000里拉兑换1龙币,作为中华帝国购买意大利国债的条件。五年后,当意大利货币稳定时,中华帝国银行团手里掌握着约20000亿里拉的意大利国债,等于五年间中华帝国从意大利疯狂掠夺了价值80亿龙币的财富。这还不包括中华帝国对意大利的公司企业的投资和控股,意大利经济学家摩尔思科指出,意大利经济恢复固然可喜可贺,但是在意大利经济恢复期间,每年意大利人民创造的2000亿里拉的财富,超过一半进了中华帝国的口袋里。等于意大利人民无偿的为中华帝国贡献了2%的gdp增长,中华帝国国民每消费一瓶啤酒,当中就有意大利人民为其免费贡献三个小时的工资。
德国是欧洲大战受创最轻的国家,其工业体系完善,因此恢复的速度也很快。德国在1923年恢复了金本位制,但却因此欠了中华帝国50亿龙币的债务,很多德国知名企业变成了中资公司。德意志中央银行为了恢复马克的购买力,允许中华帝国政府持有1500亿德国马克的国债,但实际上中华帝国超过50多家银行都暗中从德国市场上收购了大批的德国马克,因为这些银行商们都得到了中华帝国的官方保证,那就是德国政府会持续让马克升值,直到恢复战前的10马克兑换中华帝国1龙币。因此中华帝国的银行商人们豪赌马克升值,自然大规模囤积马克。
到了1923年德国金本位制恢复时,中华帝国实际上握有7500亿德国马克,成为德国最大的债主,有德国经济学家指出,中华帝国的帝国银行实际上就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因为其握有巨额的德国马克,不但每年从德国攫取几十亿马克的巨额利润,而且一旦中华帝国释放这些马克,德国经济将立即崩溃。为此,德国政府对中华帝国服服帖帖的,甚至连德国的政治选举都要先问问中华帝国的态度,只有亲华派的德国政客才有仕途,任何一个对中华帝国态度不好的德国政客都会被无情的打压下去。
意大利和德国作为欧洲最先恢复金本位制的国家,虽然两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金融被中华帝国控制,经济受到中华帝国经济的左右,沦为中华帝国经济的附庸。
在中华帝国的紧急援助下,法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金本位制恢复,新法郎因为有中华帝国财政支持而得到法国老百姓的承认。
唐绍仪计划以中华帝国四个财政年分期拨款来帮助法国完成金本位制改革和稳定经济,但是执行八个月后,法国就完成了金本位制恢复计划,原因是中华帝国官员远远低估了龙币在法国的影响力。
法国人民对于中华帝国大规模援助法国经济而欢呼和感激,中华帝国的强大经济实力和国家影响力让法国各界非常有信心经济复苏,各种投资人都表示在中华帝国的强力财政救援下,法国经济肯定会恢复,这种信心使得法国股市停止下跌,原本担心经济不稳定的投资商也得以安心投资。
可以说,就算中华帝国只是口头援助法国,对法国的经济都会有正面的影响力,可见中华帝国已经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强大国家存在了。
当然,中华帝国耗费如此大的精力来拯救法国,得到的利益远远大于对法国的投入。首先在政治上,中华帝国同法国建立了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扶植法国恢复经济实际上是用来平衡德国经济的快速恢复,维护欧洲平衡状态。中华帝国通过援助法国,得到了法国政府和人民的感激,中法关系迅速从土耳其问题、苏伊士运河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冷淡中转暖。
在经济上,中华帝国跟法国建立了强有力的双边贸易关系,因为法国得到大量的中华帝国借款,这笔钱是以龙币形势存在,只能用于跟中华帝国的贸易往来。当然,到了后期龙币作为国际货币,各国皆流通使用,因此一部分贷款被法国用于跟其他国家交易,但这并不影响中法两国的贸易总额,中华帝国从此成为法国最大的贸易国。法国为中华帝国单独设置了最惠国待遇,中华帝国的商品享受超低关税和零关税待遇(主要为了降低商品进入法国的物价),中华帝国的投资商在法国投资享受超国民待遇(参考外资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等。法国在一战中承诺将科西嘉岛交给意大利,但是直到战后也没有兑现,为此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矛盾非常激烈。意大利对于科西嘉岛耿耿于怀,一直就没放弃占领的想法,因为这个岛距离意大利半岛太近了,意大利作为半岛国家,夸张的说超级战列舰的主炮能从西海岸打到东海岸,因此意大利需要一个战略纵深,而科西嘉岛就是一个天然屏障,得到的话对意大利的国防非常重要。战后的意大利跟德国走得很近,多次国联会议上,意大利都没有占到协约国阵营里,而是投了弃权票。对于意大利这个墙头草,协约国也不放心,因此法国把科西嘉岛海军基地交给中华帝国海军使用,等于在法意两国直接竖起了中华帝国海军这个强大的屏障,同时将意大利对科西嘉岛的野心和威胁转嫁给中华帝国去承担。
而中华帝国得到科西嘉岛作为海军基地后,整个地中海都在有效控制当中,唯一的障碍就剩下了英国海军控制的直布罗陀基地,那里是地中海的东出口,这样一来,中华帝国和英国的矛盾又增加了,直布罗陀于是成为中英再一次博弈的焦点。
协约国阵营的法国、意大利和希腊都沦为中华帝国的经济附庸,但是英国却没有。尽管英国也向中华帝国大规模借款了,但是英国是贸易型国家,有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战后英国恢复了他的国际商船队,但世界大战中损失太大,规模已经远远不如战前,更是比世界第一商船队的中华帝国差了很多(1925年中华帝国商业船队注册总吨位2250万吨,英国商业船队注册总吨位725万吨)。尽管这样,英国有着广阔的殖民地市场,尤其是印度,两亿人口的消费被英国独占,这使得英国的贸易发展很快。
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本土遭到德国海军和空军的严重摧残,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但速度还是快于德国的。因为英国除了巨大的殖民地市场外,还有一块财富宝地南非。英国殖民军加大了对南非的黄金和钻石掠夺力度,使得英国的黄金本位制在1923年底恢复了,只比德国宣布的恢复金本位制时间慢了几个月。原本英国的经济恢复速度是快于德国的,只可惜英国先后参加了俄国内战、土耳其革命、埃及革命,以及为了镇压殖民地革命而耗费了巨额军费,导致英国经济被严重拖累。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唯我独裁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13025.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