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爱在哪儿家就在哪儿,你说是不是?


小说:何她说  作者:何她说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何她说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37555.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昨天晚上,刚好收工以后,开车从西边往东边的工作室走,经过灯火辉煌的金融街、长安街、国贸。
  路上难得车也不多,我打开车窗让冷风灌进来一些,突然想,一晃在这座城市也快20年了。当你在一个城市待了20年之后,其实也开始说不清到底哪里才算是故乡了。
  我出生在青岛。每一次想念青岛的时候,闭上眼睛,栈桥的风筝,夏天的啤酒,随处的海鸥,就出现在脑海里了。
  但是我回不去,还把爸妈也接来了,一住又是10年,有时候又觉得,这里就是家了。
  也许很多人都是这样吧。
  在某个地方出生,却在另一个城市生活,久了,他乡也就变成了故乡。
  身边的朋友来来去去,有人从别的地方来到北京,也有人从这个城市离开,选择去一个安逸的地方生活。
  有人坚持留在大城市,坚持梦想、仰望星空,有人愿意生活在小城里,柴米油盐,幸福踏实、细微。
  其实,还有选择的权力就已经是一种幸福了,身在哪个城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爱你和你爱的人,他们在哪里,有没有和你在一起。
  我知道有些人,他们拼了命地念书,拼了命地工作,把自己的家搬到大城市,就是为了带着家人逃离家乡。
  有一位辽源的听众,在“何她说”公众号的后台写下了她自己的经历。
  她说,孩子刚上小学,她和丈夫都下岗了。
  孩子他爹去深圳打工,他们娘俩留在辽源,住在一个小山包上。买东西都要走下山,夏天三四十斤的米和面扛在肩上,一步一步爬。”
  因为没钱,舍不得坐五毛钱一位的上山大巴。她背上勒得一道道血痕,孩子帮她拎瓶瓶罐罐的小手红肿发紫,汗水一浸,火辣辣的疼。冬天还要一趟趟把几百斤的蜂窝煤搬上山,汗都冻成冰碴了,刺骨的冷。
  后来,他爹赚了点钱,让她带上孩子一起去深圳旅游。她们去了野生动物园、去了欢乐谷,逛了沃尔玛超市。
  孩子见什么都新奇,他兴奋坏了,一个劲儿的喊:“妈妈,妈妈,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好的地方,怎么有这么多的零食?怎么有这么高的楼?”
  她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她开始嫉妒,也开始恨自己没本事。临走那天,她收拾好行李,拉着孩子的手往宾馆外面走。
  没想到,就在那个时候,那个刚上小学四年级,米和面都提不动的孩子,死死的拽着宾馆的门不撒手。
  他哭的满地打滚儿腿乱蹬,可是一双手,始终没有离开过门!拽开了左手,他用右手去抓;拽开了右手,他又伸左手,从来没有见过他有这么大的力气!
  “妈,咱们别走了行吗?求你了,我能在这上学吗?”他哭着问,可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她回过头,看见孩子他爹背对着她,抱着头蹲下来。她知道他也在哭,这么多年,她第一次看见他一个大男人哭得不成样子。
  回到家,她报了夜校。白天在小诊所打工,夜里复习,拼了命考护士职称,终于带上孩子,连夜坐上开往深圳的火车。
  那一个晚上,她连行李都没怎么收,一路逃命似的,要快点走,越快越好。
  等孩子上初三那会儿,他们一家人终于在深圳租了一套房,能让一家人都住在一个屋檐下。
  那之前,孩子爸爸住在工地,她带着孩子住在公司宿舍。晚上,大家喝醉了,一起唱呀,跳呀,半夜不睡觉,她笑得眼泪都要出来了。
  回想起最苦的时候,孩子夏天热得睡不着,她到处找,才捡来一台别人不要的风扇。
  孩子馋了,她一咬牙,带他下馆子。就在那,她看见两个农村来的卖花姑娘,和自己孩子年龄差不多。
  她问她们,怎么这么小就出来卖花啊,家里人呢?她们说,爸妈都在这,这里好,有高楼大厦,地铁里有电视,光是跟着电视广告,就能认好多字。
  她还记得那天,领着孩子走出小饭馆,她在心里对自己说:为了孩子,多苦多难都得忍下来。
  她说她远离家乡,留在大城市,就是为了能睁开眼看一看,让孩子看到那些他一辈子也不曾见识过的五光十色。这样,就足够给她生活的希望,和奋斗下去的勇气了。
  我也知道很多出走上瘾的人,他们远离大城市,踏遍天涯海角,不管大城、小城,哪里都能留下足迹。
  有一位女记者,叫马金瑜。她跑遍世界,采访了十四年。最后一次采访,她在青海藏区,遇见了一个叫扎西的养蜂人。47天后,她留在那儿,嫁给了这个人。
  为什么?好多人问为什么?消息刚传来的时候,她的同事和很多老朋友,都以为她疯了。即便是青海当地人,也并不完全理解。
  他们管金瑜叫富婆。因为做记者的她,一个月稿费是一万多。在北京,这不算高,但是在他们那个地方,一年种地才挣两、三千块钱,工资上万,不是富婆是什么?
  金瑜遇见了扎西,回归了自然。养蜂、收花椒、卖蘑菇,金瑜过上了没有红绿灯的生活。
  结婚的时候,当地所有养蜂人都来了。扎西和大家开玩笑,说为了金瑜,自己也在北京呆过两个月。
  可是每天他都在问问题:“早上为啥地铁上的人都在睡觉?为啥没有一个人在笑?为啥这里的肉这么难吃?水这么难喝?为啥天总是灰蒙蒙的?”
  为了扎西,金瑜鼓起了勇气辞职,离开工作14年的记者岗位。扎西一直特别害怕她失去“单位”,失去“工作”,他们大吵了一架。
  可是金瑜说:“当你站在草原上,雪山下,茫茫一片草滩,起初是看不见路的,慢慢地,走着走着,你会看见牛羊,看见帐篷,看见背水的妇女和奔跑的孩子,看见放羊的人;慢慢地,你就能看到人走出的小道,牛羊踩出的蹄子印,摩托车和卡车走过的车痕……”她对扎西说:“我们总能找到路的,总能活下去的。”
  金瑜,有点像三毛。三毛流浪,金瑜也在寻找,到了最后,因为遇见了一个人,她们都会在一个地方停下,一个能看得见星星,也看得见笑容的地方。
  我还认识仍然迷茫着,不知道要去哪里不知道要怎么办的人。
  他们在大城市打拼,每天加班到深夜,他们一边羡慕网上那些说走就走的人,一边心里担忧出走之后要靠什么生活,走了以后,看到的世界是不是真的那么好?
  有一位网友说,他小时候,穷到食不裹腹。有一天,母亲打麻将,在外面输了九十块钱,大晚上背着他走回家。最穷的时候,他们一个月只有三十块生活费。一天一块钱买个发糕,两个人分着吃。
  他气得离家出走,走了一圈菜市场,就又回去了,因为外面,并没有容身的去处。后来,母亲不知跟谁学的,开始存钱去旅行。每次攒够一点钱就去报团,报最差的团,经历最多的消费环节。导游各种威逼利诱,他们就是不买东西。
  他嫌丢脸,可回来之后又觉得不虚此行。毕竟,第一次看见了那样的山,那样的水,第一次听见那么多外地的口音,第一次看海,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那么近的看到太阳。
  他问母亲,为什么那么穷,一存了钱,还要去旅行?母亲说,以前老打麻将,是为了忘记生活有多难,自己有多无助。
  日子久了,觉得压抑,想着就算不能脱离困境,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也是好的。后来越走,眼界越开,越能看到希望,看到未来,母亲就把麻将戒了,日子越过越好。
  再后来,母亲说,既然看到了未来,就不用非得去旅行了,她开始存钱买房,说要多为孩子打算。
  他还记得收房的那一晚,母亲拿着钥匙,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再也不用流浪了。”
  有时候,我们不喜欢这个城市,也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其实出去走走总是好的,但出去不是为了逃避。
  当某一天,你有了更好的打算,看见更好的未来,遇见更想去照顾的人,或许那个时候,离开或者留下,都不再是个问题。或许,我们真正迷茫的,并不是身在何处,而是为谁而活。
  有一首吉普赛民歌,歌里唱着: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或许,有人去远方,就是为了听一听灵魂的声音,即便一无所有。
  大城也好,小城也罢,我相信,能留住你的,一定不只是这座城,而是你心里的愿望:为了自己,和所爱的人。
  未来要去哪里,也听一听灵魂的声音吧。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何她说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237555.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