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过渡


小说:大明世祖  作者:飞天缆车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大明世祖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194307.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时间悄然来到了十月初。
  郑森登高而望。
  作为陕甘总督,他对于陕北的情况颇为了解。
  这里是一片贫瘠之地。
  在前明时,榆林是九边之中数一数二的穷困之地,也是军户逃亡最多的地方。
  当年参加闯贼和西贼的兵马,多数是这些边军。
  大量的耕地退化,变成了沙地。
  而那些军官们则贪得无厌,侵蚀的军户们为数不多的土地,而又狠心的压榨他们。
  在洪武年间,这里的军户就已经崩了。
  如今在绍武初年,所有的卫所被废黜,成了府县。
  但榆林府的贫困,并未减轻许多。
  郑森来到山坡土垣上的一处村落。
  大小十几户人家,拥有的耕地不过百余亩,而且都是那些旱地,需要从一里外挑水吃。
  庄稼的用水,只是村落之中唯一的一口水井。
  郑森披着长袍,目光凝重。
  在他的视线之中,眼前这家人用的是纯粹的夯土房,木门被黄沙吹着残破,破了好几个大洞。
  妻子卧在床榻,用被子遮住头不敢见人。
  男人则穿着长裤,低着头,满脸的麻木。
  他打开水缸,黄河水泛着黄色的浑浊,缸底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黄泥。
  而一旁的米缸,则只有寥寥半缸小麦。
  附近几个缸中,都是黄豆,绿豆,黍米等杂粮,想来是秋收后用小麦换来的。
  如果真的只有小麦的话,一家人根本吃不饱。
  这时,跟随在身后的榆林参将,则呵斥道。
  床上的妇人胆颤心惊,裹着被子准备下床,但却被郑森阻止。
  郑森随口道,显然并不以为意。
  而那男人则张口道:
  闻听此言,众人默然。
  郑森也忍不住叹道:
  言罢,他从怀中掏了掏,一叠百两的银票闪了众人眼。
  他有些尴尬的收回去,一旁的随从识眼色地掏出两块银圆给男人。
  说着,他就径直离开。
  整个村落,就连狗也只有数只,显得格外的寂静。
  郑森心里堵得慌。
  平日里他一向以救国爱民,致君以尧舜而自居,本以为经过二十来年的时间,整个天下就已经太平了。
  但是不曾想到,所有人都说是盛世的情况下,还有如此贫穷的人家。
  这是在打他们这些人的脸啊。
  趁着这个良机,榆林知府哭诉道:
  绥远设立后,榆林不再是边镇,但临近河套,故而常驻军也有两三千人。
  郑森郑重其事道。
  作为陕甘总督,民政不在他的管理范畴,最重要的就是督导军务。
  这也是为什么他四处巡查的原因。
  一旦军队出错,倒霉的就是他了。
  这时候,驻扎在榆林的参将则苦笑道。
  大明的规矩,地方上军队,县为巡防营,然后就是把守关隘的驻派京营。
  总兵坐镇省城,重要的关隘则是参将,副总兵分驻。
  他们不仅管理京营,也是地方巡防营的双重领导。
  陕西省是仅次于边疆的重镇,故而京营直接派驻了四千人。
  郑森眉头一蹙道:
  参将低下头,轻声建议道。
  郑森神色一动。
  无论怎么说,水运总是比陆运省钱的。
  而且延安府的粮价本来就高,在运到榆林之后,怕是会更高了,河套的平价粮吃着,反而更好。
  郑森点头道。
  改换军粮之事,可由不得他来做主,这都是兵部的安排,他只有建议权。
  不过,以他的圣眷,怕是大家都赞同居多。
  忽然,郑森想起来了:
  榆林知府摇头道。
  郑森郑重其事道:
  被其一点,榆林知府瞬间脸红了,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
  郑森也懒得理他。
  对于这些老派官僚,尤其是内地官僚,他们见识不到什么是商税,同样也不想变更,一直都是萧规曹随。
  但种番薯这件事,已经实行快二十年了,榆林竟然还未普及,着实是失职。
  回到榆林府城,郑森抑制不住心中的烦躁,开始给皇帝写起了密折。
  对于贫穷之事,他倒是一笔带过,反而着重言表了内地官吏的笨拙,以及老态。
  他建议皇帝,可以将边海官吏调换至内地,可以更好的治民安民。
  郑森忘了时间,看着满满一篇的字,他立马醒悟过来。
  皇帝一直要求言简意赅,三百至五百是最佳字数,不然的话,皇帝怕是熬夜都看不完。
  郑森呢喃道。
  不过,忽然一阵凉风吹来,蜡烛忽闪忽灭。
  他关紧了门窗,黄沙无法进来。
  这时候,他的心神莫名的飘向了北京城。
  尤其是想到了内阁的位置。
  如今他已经四十有九了,在地
  方折腾了二十余年,也该入京了。
  哪怕入不了阁,也得还京,去往八部。
  伴随着灯光的闪烁,他陷入了思考。
  紫禁城刚给皇孙过完了生日,热闹似乎还在昨夜。
  常住在紫禁城许多,朱谊汐就越发的厌恶起来。
  湿冷的环境,压抑的宫殿,无论怎么也让人提不起精神。
  尤其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高,对于环境愈发的敏感起来。
  长住玉泉山,就成了他的念想。
  不过,在这个时间,也不妨碍他在冰面上进行挖坑钓鱼。
  后宫中已经习惯了皇帝的举措,甚至早就派人在湖中架上钢柱,搭起了一座人工钓台。
  可以烤火,可以睡觉,甚至可以唱戏,一座大型亭子,面积百平。
  这种湖面起高楼,非常的考究技术,但所幸大明如今可以做到。
  裹挟大氅,烤着火,钓着鱼,朱谊汐浑身都很放松。
  这时候,一声犬吠响起,他忙提起鱼竿,一头肥美的大鲤鱼就被甩了上来。
  一旁的小宦官忙不迭去抓,而吐着舌头的黄狗则口水直流,目不转睛的盯着鲤鱼。
  说着,他令人把鱼头剁下来,直接与黄狗食去。
  酉时,夜幕渐临。
  朱谊汐披着厚厚的裘皮大衣,看着漆黑如墨的湖面,以及远处的点点灯火,不由得叹了口气。
  他的手中,不再是盘那葫芦娃了,而是又变成了一只蓝白色的花猫,拥有拟人的手臂和脚,甚是可爱。
  同时,旁边还有一只咧着大嘴笑的棕色老鼠。
  他俩是一对的。
  朱谊汐点点头,坐上了抬辇。
  过了片刻,就抵达了书房。
  孤独的一个人吃的晚饭,他倒是显得颇为舒服。
  没有人来打扰,也没有什么繁文缛节。
  刚用完晚饭,就见蒙古妃子琪琪格跑了过来,眼眶微红,甚是可怜:
  朱谊汐眉头一皱:
  旋即他又哑然。
  对于草原上的民族来说,五十二岁是已经很不错的年龄了。
  对于北海郡王布达里,朱谊汐印象是深刻的。
  作为察哈尔的郡王,这家伙最喜欢待的反而是北京城,央求自己赏了他一座宅子,三年有两年的时间住在北京。
  酒肉美人持续不断,享尽了一生的福气。
  甚至,其女也成了秦王的侧妃。
  后来,又有两三个女儿嫁给了皇子。
  当然,太子的侧妃中也有个蒙古人,只是他是察哈尔郡王的女儿。
  他一死,察哈尔怕是得有一番动荡了。
  安抚着女人,朱谊汐不知不觉就与她凑在了一起。
  女人趴在他胸口,楚楚可怜地抬起头,眼眸之中满是渴求。
  原来在这等着我。
  朱谊汐苦笑: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此时的赤峰城,已经是人头攒动。
  北海郡王府,乌泱泱地挤满了人。
  布达里的子女,多达二十个,男女老少加在一起,几乎把整个院子挤得水泄不通。
  不知何时,别人吆喝了一声,整个院子立马空出了一条道路。
  只见王纯青脚步急促而来,他面色凝重,显露出心情的焦急。
  这时候,郡王世子在一旁凑声道。
  王纯青问着大夫。
  这时候,立马就响起了一阵哭泣声。
  王纯青听得头疼。
  满眼都是女人,现在还有几个二十来岁,丰腴肥美之人,汉女蒙女都有,一个个哭哭啼啼。
  他倒是享福的人。
  王纯青嘀咕着。
  忽然,一阵喊叫,所有人面色一动。
  只见一个披着袈裟,留着光头的大和尚走了进来,面上满是慈悲。
  所有人在其走了一路,就跪了一路。
  就连王纯青也低头行礼。
  这是德吉央宗呼图克图,也是达籁喇嘛的高徒。
  之前被皇帝派遣到察哈尔进行传教,然后又顺理成章的被任命为仁礼寺主持,奉命管理整个察哈尔的佛教事务。
  不出意外的话,待其死后,其会进行转世,成为了察哈尔地区最大的活坲。
  整个蒙古高原,漠北地区有哲布尊丹巴,而在绥远有索朗德吉呼图克图,他是班婵大喇嘛的徒弟。
  察哈尔则是德吉央宗呼图克图。
  据说在科尔沁地区,也会任免一个新的喇嘛,主持教务。
  作为整个察哈尔的精神支柱,王纯青自然得尊敬一二。
  德吉央宗大喇嘛也回了一礼。
  王纯青谢了一句后,就离开了房间。
  这时,紧紧跟在他身后郡王世子吉日格勒,则半步不离。
  王纯青笑道。
  吉日格勒则摇头道:
  北海郡王住在赤峰,部落却是分散在各大牧场,由其任免的管家进行管理,闲适的很。
  但此时却是麻烦。
  因为这些人不一定顺服这位世子。
  或者说,在有心的挑唆下,很有可能乱来。
  例如,自立。
  见王纯青不言语,吉日格勒立马又道:
  王纯青扭过头,凝神道。
  吉日格勒咬着牙道。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大明世祖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194307.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